張 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是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上海自貿區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
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探新路
從我國參與全球經貿治理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角度看,上海自貿區是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參與構建高標准、全覆蓋全球經貿治理平台的現實選擇,是我國對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進行前瞻性布局和應對的自主嘗試,對我國作為貿易大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增強全球經濟話語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為參與高標准、全覆蓋的國際經貿談判作探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逐步形成,多邊、雙邊、區域性經貿談判議題呈現高標准、全覆蓋的特征,不僅談判議題開始全面覆蓋市場開放度、投資規則、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政府採購、勞工政策、國有企業中立性以及基礎設施供給等各方面,而且標准越來越高。建設上海自貿區,有利於我國探索如何靈活應對國際經貿談判復雜棘手的局面,不斷增強自身的判斷力、承受力,確定於我有利的談判底線﹔在收獲多邊貿易體制靜態收益的同時,積極參與雙邊、區域、次區域合作以獲取動態收益。
為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現實模擬平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區域性貿易談判推進相對緩慢、監管缺失和監管過度並存、開放領域有待拓寬等。建設上海自貿區,可以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所要求的管理機制,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貿治理的能力與話語權,還可以提供諸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倒逼國內“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改革目標的實現。
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突破口。目前,我國產業發展整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並在資源、環境和生態等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浪潮以及國內傳統比較優勢流失的現實,我國必須推動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目前,全球出口增值的近一半來自服務部門,全球直接投資總存量的60%以上流向服務業,服務要素已成為決定全球價值鏈利益分配的關鍵要素,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於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建設上海自貿區,可以通過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制度創新,鼓勵制造業服務化,依托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互動機制,通過服務業發展帶動實體經濟升級,全面構建以高端制造業和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這將成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突破口。
以創新舉措打造開放新優勢
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此后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府規章,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不斷推進。相信在未來的2至3年,上海自貿區將建設成為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很多創新成果與亮點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一旦條件成熟可以陸續在全國推開。上海自貿區是撬動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支點。
以負面清單為核心探索投資管理新模式。負面清單無疑是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最大亮點。上海自貿區內的外商投資項目在負面清單內的將按照原有辦法管理,清單外的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負面清單管理提高了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營造了各類投資者平等准入的市場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將激發更大的經濟活力。
以服務業開放提升全球競爭力。“擴大服務業開放、促進服務貿易”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任務。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實施內外資公平准入標准,實現競爭主體多元化、服務高端化,以此倒逼境內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從整體上提升上海自貿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僅能惠及民生,還將大大提高自貿區乃至上海的國際經貿競爭力。
以金融制度創新創造發展新機遇。上海自貿區在我國金融改革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金融改革和創新涉及多個領域,涵蓋賬戶體系、投融資匯兌、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以及風險監控等金融服務的關鍵層面。在個人資本項目下,改革實現了重大突破:設立有防火牆的自貿區賬戶﹔允許試驗區內個人在區內獲得的收入進行包括証券投資在內的各種境外投資,這意味著區內個人可不再受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限制。為區內主體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已經不限於區內金融機構,而是覆蓋整個上海地區,這意味著自貿區效應輻射到整個上海市。尤其在促進跨境投融資和豐富風險對沖手段等方面,新政策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在為企業提供海外融資平台的同時,將上海自貿區打造成為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向世界的服務平台。
以政府職能轉變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上海自貿區已暫停適用4部法律,順利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先照后証”登記制、企業年報公示制、“工商一口受理”等新的商事登記制度。試點採用“即查即放”的通關模式,允許企業“先入區,再申報”,最大限度地提升一線進出境的便利程度和物流效率,降低企業商檢成本,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推進無紙化通關。海關、口岸、港務、貨代、倉儲、銀行等相互配合,發揮電子口岸平台的整合優勢。目前,上海自貿區綜合監管制度已形成雛形,初步建立起社會組織參與市場監督制度。
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上海自貿區建設通過體制創新倒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未來創新將更加深入,面對的矛盾將更多。進一步深化改革,應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把我國國際經貿談判需要作為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負面清單的制定與完善應逐步靠攏我國國際經貿談判的新底線,即多邊貿易體制談判、區域性貿易談判、雙邊貿易與投資談判三類談判中底線最低者。從長遠來說,按照國際投資規則的變化趨勢,我國可以逐步減少負面清單的內容,進一步提高開放程度。應注意的是,制定和調整負面清單需要事先公開,吸納各方意見,周密考慮。
按照國民待遇擴大服務業開放的先行先試。應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承諾減讓表的具體義務,在雙邊談判的基礎上,進一步在自貿區推進金融、律師、文化、會計等行業的開放,按國際高標准增加在教育、物流、信息通訊、醫療等服務業領域的國民待遇承諾,鼓勵和引導各類境外資本投向服務業。出台金融創新操作細則。建立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機制,建設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提供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金融服務業。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內制造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效應,鼓勵生產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積極引導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科學評估上海自貿區建設進程,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應依據科學的評估方法定期對上海自貿區建設進程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法律、法規及制度進行適當調整,加快地方立法,形成系統的上海自貿區法律制度匯編。在一線充分放開的同時,二線要安全高效管住,建立風險控制與制度創新同步銜接機制。在事前構建試驗區內外政策、法律和金融監管方面預警機制和防火牆機制,完善事中和事后的風險防范和應急保障機制。重點加強反壟斷審查、金融審慎監管和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監管,制定細則防止大規模套利行為。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完善涉及外資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方面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創新。
將上海自貿區打造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示范區。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當前國際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核心內容,也是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環境要素。應跟蹤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發展趨勢,把上海自貿區作為我國應對超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義務的橋頭堡,試用知識產權保護新標准,有效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試點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體制,設立自貿區知識產權審判法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協同配合上海亞太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促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其部分區域性業務放在自貿區,聯合籌建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培養知識產權高端人才。
(作者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治理與中國改革開放聯合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