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楊生平:中國夢的當代意義

楊生平

2014年04月18日15:59   來源:前線

中國夢具有強烈的中國現實意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創造理想並勇於實現社會理想與人生理想的民族,正因為有著不息的理想追求,才創造了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一個個人間奇跡,走在世界前列,為人類文明發展了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近現代史上,理想更激發了諸多志士仁人不斷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並不惜為之拋頭顱、洒熱血,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也明顯增強,但理想信念卻逐漸淡化、道德水准漸漸下降,拜金主義滋生,享樂主義蔓延。中國夢一經提出就得到強烈的反響,一方面說明它切切實實抓住了當前我國社會問題的要害,另一方面說明它反映了群眾的內在要求與強烈願望。也許這些要求與願望一段時間以來已經被不少人漸漸淡忘,也許這些要求與願望已經被部分人潛隱到無意識之中。但它一經提出,就像一道普照之光重新點燃了人們內在的迫切渴望,並以此迸發出更大的理想與願望。在新中國歷史上,理想主義曾激勵過眾多國人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但之所以一度退卻,不僅在於這種理想離現實比較遙遠,也在於它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發展嚴重失衡。今日之中國夢是在物質條件比較富裕的情況下提出的,距離實現如此接近。它既跟國家、民族發展前途攸關,又跟個人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況且,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來說,中國夢的實現都是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雙贏。所以,中國夢深得民心。

中國夢可以凝聚共識。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濟制度的漸漸形成,利益多樣帶來的價值多元的局面也慢慢形成。在文化軟實力作用日益凸顯的情況下,如何凝聚共識、引領發展就成為擺在當前黨和政府面前的迫切課題。中國夢在凝聚共識中的作用包含:首先,它把人們的視野引向了能被眾多國人接受的共同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就可以統一思想,引領行動﹔其次,它用理想形式使人們把目光從現實投向未來,這就可能使人們在發展中看到更多希望,取得更大共識,有利於人們從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與目標。

中國夢可以增強力量。歷史發展是由物質力量決定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被歷史証明為正確的觀點。但強調歷史發展的物質根本動力,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或否定精神因素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各種利益與矛盾沖突不斷加深,改革到了“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的地步。若隻用利益方式去解決利益矛盾,其中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可如果能把利益與理想、物質驅動與精神驅動有效結合起來,可能會使改革的難度小一些、成本低一些、效率高一些。當然,不是任何精神與理想力量都能夠很快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的,隻有那些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與深得民心的精神、理想才可能達到這一目的。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中國夢雖然是自上而下提出的,但它反映的是黨、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心願,深得人民的喜愛與追捧。因此,它一經被人們廣為接受並自覺化為行動指南,就會匯成一股強大的物質洪流,有力推動我國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博士生導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