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堅持群眾路線做好區域性公共財政服務

武宣縣財政局 覃壽長

2014年04月15日16:2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公共財政服務是指政府利用公共財政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的施政行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明確界定“區域性公共服務屬於地方事權”,地方財政承擔相應支出責任。財政部門履行本級政府財政管理職能,承擔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制度的改革任務。那麼作為以農村為主體的縣級財政,怎樣才能把教育實踐活動同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給合起來、切實做好區域性公共財政服務呢?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四個方面去努力。

一、堅持將解決群眾緊迫問題作為區域性公共財政服務的出發點,切實把農村社保體系的“網底”編牢

李克強2014年3月26日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再次強調: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注1)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從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做起,加強黨的群眾工作,以轉變作風為前提做好群眾工作,解決群眾緊迫問題。近些年來,由於有些政府領導干部和財政部門同群眾接觸少了,喜歡做表面文章,淨說大話空話,解決群眾緊迫問題的工作做得很不夠,致使群眾與政府的感情隔著一堵牆。教訓告訴我們,財政部門要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扑下身子調查研究,摸清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公共服務問題,把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財政服務的出發點,當前,地方財政部門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切實把農村社保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一要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等有關部門以改革創新精神,有針對性地完善能托底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和改進農村社保工作,努力使農民和困難群眾生存有尊嚴、生計有保障、生活有盼頭,尤其是特困人員不為飢寒所迫、大病所困、失業所憂、災害所難,切實把社會保障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二要建立多渠道的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機制,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保保障體系,擴大農村社保的覆蓋面,加快農村社保保障體系立法步伐﹔三要強化政策落實,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監督,促使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撥款、核實、中轉、發放過程規范化、精細化,堵住分配、撥付等環節的漏洞,確保資金足額、有效用於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員﹔四要強化信息公開,健全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跨地區、跨部門核對平台。堅決糾正“關系保”、“人情保”及錯保、漏保,嚴懲騙保,確保農村社保體系的“網底”不被“老鼠”咬破。

二、堅持把均等化作為區域性公共財政服務的價值追求,努力補齊農村公益事業存在的“短扳”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公共財政“公共性”的重要體現,是公共財政“一視同仁”服務特征的延伸,是公共財政職能的內涵詮譯。換言之,公共財政服務均等化的本質就是群眾路線財政。當前,武宣縣區域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問題較為突出,交通設施、醫療、教育等農村公益事業的公共服務項目,無論是與全區居民實際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相比,還是與桂中市縣的平均數相比,都存在不小差異。存在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是武宣縣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水平不高,財政收入缺乏穩定財源,從而影響了財政收支能力,致使區域財政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較弱﹔二是特定時期政府的發展理念影響。武宣縣與全國一樣,在把追求國民生產總值放在首位的特定時期裡,民生領域取得的成績與經濟貢獻不相稱,如人均教育支出,2012年全縣為946元/人,比來賓市低300元,比廣西全區低310元﹔又如人均醫療衛生支出,2012年全縣僅有397元/人,比來賓市低85元,比廣西全區低142元﹔再如人均交通支出,2012年全縣為42元/人,比來賓市低47元,比廣西全區低463元。通過數據對比可見,武宣縣大部分公共服務項目經費投入,既落后於自治區和市的后頭,又遠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三是武宣縣對公共服務的過快需求和財政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有較大反差所致,加之上級轉移支付有時也出現缺口,等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導致武宣區域公共服務的不均等現狀,也是亟需補齊的“短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