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鄭有貴: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中國道路的要義

2014年03月31日10:54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實踐及其成功經驗的總結和肯定,也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方向和中國道路的要義。

一、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從全球視野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79∼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比世界經濟同期年均增長28%高出了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由1978年居於世界第十位躍升至第二位(2010年),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3﹞

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以下幾個問題是不容歪曲的。

第一,不能將經濟的快速增長單一歸功於市場手段發揮作用的貢獻。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4﹞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的總結。如果不認識到這一經驗,而是簡單地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完全是市場手段發揮作用的成果,甚至認為是學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進行改革的成果,那就是對歷史的誤讀。如此,就難以解釋俄羅斯、東歐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低於中國的現實了,而這些國家恰恰是按照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推進改革,他們更多地發揮了市場手段的作用﹔也無法解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快於本來就實行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了。

第二,不能將經濟的快速增長單一歸功於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無疑,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僅在就業、稅收和GDP等方面做出了貢獻,更給經濟帶來活力,促進了競爭創新和市場體系的完善。但在肯定非公有制經濟貢獻的同時,不能否認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更不能否認國有經濟對保障國民經濟平穩持續快速增長的支撐帶動作用。例如,中國能夠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20%。詳見《改革開放激活力生動力中國經濟,世界奇跡》,《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1日。與大型國有企業具有較強抗沖擊能力而發揮重要的支撐帶動作用無不相關。

第三,不能否認政府對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貢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日益明顯。但是,市場也有失靈之處,政府應當發揮作用。正因如此,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中,中國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付出過代價,也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在付出代價方面,曾表現在因政府宏觀調控體系不健全而難以避免經濟運行的大波動,如1988年在宏觀調控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推行全面放開價格的“價格闖關”改革,結果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后不得不叫停“價格闖關”,轉而對國民經濟進行治理整頓。政府對經濟快速增長的作用,一是突出地體現在政府推進改革開放,組織實施中長遠經濟計劃或規劃,並通過具體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進行配置﹔二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如引導資源向中西部地區、鄉村配置,以解決區域、城鄉發展不協調等問題﹔三是體現在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如通過發揮政府作用,克服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同時還在這一過程中贏得發展機會,實現了快速發展,提升了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