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讓節儉清風成常態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4年02月21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讓節儉清風成常態

  二、儉以立威、儉以行政,讓勤儉節約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

  “時間都去哪兒了?”——從“春晚之問”到“總書記之問”,引發人們深深思考、反躬自省。對黨政機關公職人員來說,除了反躬自問“時間都去哪兒了”,還要反躬自問“我支配的錢都去哪兒了”“我手中的權都用到哪兒了”,這“三問”關系到執政理念、執政作風和執政績效,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科學化、現代化。“公生明,廉生威”,治國應“直而溫,簡而廉”“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公權、公務、公款皆姓“公”,私心、私利、私欲皆姓“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領導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節約時間、節省公款、節制用權應成為掌權用權的准則、行政生活的常態。

  一要時常自問“時間都去哪兒了”。國家治理效能是同每個國家公職人員的工作效率緊密相關的,浪費時間無異於誤國誤民。公職人員要經常捫心自問:沉溺文山會海、節慶典禮、各種儀式有沒有?檢查評比、達標升級、表彰獎勵泛濫有沒有?整天迎來送往、前呼后擁、陪吃陪喝陪逛陪玩有沒有?辦事拖沓、效率低下、浪費當事人時間有沒有?一門心思跑門子、結圈子、拉關系、搭天線有沒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上班時間逛淘寶、打麻將、侃大山有沒有?

  二要時常自問“我支配的錢都去哪兒了”。花在“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有沒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過剩產能有沒有?寅吃卯糧、負債累累有沒有?超標配備公車、多佔辦公用房、濫建樓堂館所有沒有?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有沒有?“三公”經費、“天價政府採購”開支過大有沒有?截留惠農資金、扶貧款項,拖欠群眾錢款有沒有?財務管理混亂、什麼錢都敢報、多少錢都敢花、多大“小金庫”都敢設有沒有?執政要講成本、講效益、講核算,對納稅人的勞動成果應心存敬畏之心、善待之心,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花。

  三要時常自問“我手中的權都用到哪兒了”。奉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巧立名目、吃拿卡要有沒有?以權謀私、貪污受賄、貪贓枉法有沒有?擅權專斷、拍腦袋決策、搞“一言堂”有沒有?恃權自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沒有?權責不一、推諉扯皮、不敢擔當有沒有?玩忽職守、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有沒有?執法不公,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有沒有?權力的濫用,就是資源的浪費,甚至比資源的浪費更可怕。公權變私權,就意味著公共權力異化,是對國家政權性質的背離。對那些欲壑難填、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人,就是要嚴懲不貸。

  三、儉以立德、儉以齊家,讓勤儉節約成為全社會的道德風尚

  勤儉節約於人於己、於家於國,都是大善、大愛、大美,是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簡則約,約則百善俱興﹔奢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對社會,節制了自己,奉獻給更需要的人,是一種“大愛”,而對自己揮金如土、對公益一毛不拔,則為人不齒﹔對他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對勞動人民、勞動價值的尊重,而隨意糟蹋財富則是犯罪﹔對自己,節欲是修身之本,是對自己的善待,而揮霍、奢靡不僅損害身心健康、帶來“富貴病”,而且使人玩物喪志、情趣低俗、精神空虛﹔對家庭,勤儉乃齊家、發家之道,而揮霍乃敗家之惡,正所謂“侈則多欲”“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難逃“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褲,五代宿街頭”的周期率支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掉。”“隻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儉不是吝嗇,不丟臉,不掉價,也不丟份。相反,那些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一擲千金、比闊斗富的人,才真正為人們所鄙視。我們要在全社會倡導節儉的生活方式,對趕“時髦”的高檔消費、跟風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情消費、面子消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浪費資源的“一次性消費”,揮霍奢靡的炫富消費、低俗消費說“不”。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分錢做起,使勤儉節約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

  四、儉以立業、儉以強國,讓勤儉節約支撐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習近平總書記早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多次引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這句話,深刻指出,人類追求發展的需求和地球資源的有限供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當大多數人都要像少數富裕人那樣生活,人類文明就將崩潰。”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酸雨霧霾不斷增多的嚴峻現實,我們拿什麼支撐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拿什麼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又拿什麼讓我們的后代人同樣擁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根本出路就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執筆:李清華、張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