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調查與思考: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王剛

2014年02月20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機制保障(調查與思考)

  實現教育公平,須以教育均衡發展為基礎。近年來,江蘇省灌南縣堅持把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執政為民、教育惠民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取得初步成效。

  健全教育優先發展工作機制

  一直以來,灌南縣堅持教育工作優先安排、教育經費優先考慮、教育問題優先解決,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全縣教育科學、均衡和內涵發展。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強化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責任。縣委、縣政府把各類教育發展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教育工作作為黨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來抓,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在教育經費籌措、控輟保學、校園安全、辦學條件改善等方面履好職。縣教育局對學校進行學期考評,並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職稱評審、教師聘用等挂鉤。縣四套班子成員每人都有學校聯系點,把教育工作與經濟工作同等看待、同步指導,並優先解決教育問題。城區學校對口扶助農村薄弱學校,有效解決農村學校發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促進了城鄉學校共同發展。

  健全困難群體教育保障機制

  困難群體孩子受教育狀況體現著教育公平的實現程度,也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灌南縣積極探索困難群體教育保障機制,著力保護困難群體孩子的受教育權利。一是實施孤兒助養工程。縣政府依托已建學校舉辦“育才學校”,將全縣適齡孤兒集中供養、免費就讀,並為孤兒們的衣食住行提供家庭式服務。二是健全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食宿條件改善工程,打造親情交流互動平台,建設“留守兒童之家”。為全縣留守兒童建立檔案、聯系卡,開放課外活動空間,採取教師與學生結對、學生與學生結對等形式,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豐富多彩的互助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思想、生活、學習上得到全面關愛。三是健全幫困助學機制。完善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成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設立愛心助學資金,採取減、免、補、獎等多種形式資助學生。建立進城務工子女入學保障機制,實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本地戶籍居民子女同等入學政策。建立“三殘”兒童入學制度,保障其隨班就讀的權利。

  健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機制

  提升教學質量是推進教育優質發展的核心。灌南縣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探索特色辦學、完善督導機制,大力健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機制。一是加強德育工作。堅持“教育優先、德育為先、素質領先”的要求,開展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目標的“每月一事”和人格自尊、心理自強、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的“五自”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動。二是深化課程改革。重點圍繞減負增效,構建起以自學、交流、反饋為主要要素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三是推進體藝工作。積極推行“體藝2+1項目”,開足開好體藝課程,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每年舉辦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體育節和藝術節等活動,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藝術素養。推進特色辦學,提升發展內涵。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全縣中小學全面開展以規范辦學為主要內容的學校發展性評價,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的全覆蓋,進一步縮小城鄉、校際間辦學差距,教育均衡化水平顯著提高。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副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