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季曉南:如何看待和解決國企的壟斷與腐敗

2014年02月14日08:3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專訪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國企漸進式改革更符合國情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了讓共和國的長子——國有企業能夠更加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對深化國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務、新舉措。

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27日,上海市率先公布《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拉開了地方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幕。隨后在北京、重慶、江西等地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國企改革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國有企業的未來出路在哪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方案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解決國企的壟斷與腐敗?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專訪了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

目前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水平不足10%

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的改革方案一直備受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讓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為大家指明了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季曉南表示,在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國家會對不同類型的國企進行分類研究,不搞一刀切。

《中國經濟周刊》:中央提出要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您認為未來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的持股分配大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比例?

季曉南:在持股比例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對於那些關系著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企業,如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類行業,國家肯定會堅持絕對控股。對於那些保障性企業,如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因為它們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沒有什麼經濟效益,因此就算是開放也不會有民營資本願意介入,因此這類企業最后可能還是由國家百分百控股。

對於一般競爭性企業,如果它們是國家重點骨干企業,比如像寶鋼、鞍鋼、一汽、上汽等,我認為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畢竟這些企業的資產很大,民營資本很難把企業全接下來。

《中國經濟周刊》:《決定》提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要在2020年提高至30%,這個比例是如何確定的?我國目前國有資本收益的上繳比例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季曉南:目前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比例共有四檔:沒有稅后利潤的企業上繳比例是0﹔軍工企業的上繳比例為5%﹔實現一定利潤的國有企業上繳比例是10%﹔像中石油、中石化這類具有壟斷市場的資源類企業上繳比例最高,是15%。據我了解,將這四檔加權平均后計算,目前我國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水平不到10%。

目前,國資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正在根據不同企業的效益狀況,研究並提出2014年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再提高一定上繳比例的具體實施方案。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已表示,未來將根據企業改革的進程和企業效益的狀況,有差別、分步驟地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最終到2020年要提高到30%。

《中國經濟周刊》: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將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化管理?

季曉南: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雖沒有明確提出要對國企實行分類管理,但是《決定》中已經提出要准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這就說明中央已經接受了國企要分類這個理念。

國有企業並不全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也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因此在管理和考核時,我們也應該根據它的性質來分類。

我個人認為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承擔人民生活服務的公益性企業,如供水、供電等企業﹔第二類是既佔有國家特殊資源、承擔必要的國民經濟發展保障,同時也參與一定市場競爭的企業,如金融、石油、電信和軍工企業等﹔第三類就是基本以營利為目的的,處於充分競爭性領域的商業類企業。

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