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季曉南:如何看待和解決國企的壟斷與腐敗

2014年02月14日08:3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專訪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國企漸進式改革更符合國情

破除壟斷要靠漸進式改革

盡管國務院在2005年和2010年先后提出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非公36條”和“新非公36條”,但成效並不明顯。這次《決定》又提出“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進一步打破行政壟斷”。然而政策能否切實落地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季曉南指出,中國一直存在行政壟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誠信缺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繼續堅持行政壟斷。他表示,對於壟斷行業來說,有條件放開的要盡早放開,即使是那些不能一下全放開的行業,也要推動漸進式改革。

《中國經濟周刊》:您如何看待國有企業的壟斷問題?在深化國企改革的進程中,會有哪些相應的調整政策嗎?

季曉南:改革肯定會觸及壟斷行業,但是我們先要搞清楚這些壟斷屬於哪種類型。在中國,壟斷分為自然壟斷、經濟壟斷和行政壟斷三種。電網、通信網、高速公路、港口和碼頭都具有自然壟斷的特征,我們沒必要僅僅為了引入競爭,從北京到廣州建好幾條高鐵網?

另外那些靠自身合法經營從而佔有絕對市場份額的企業,屬於經濟壟斷,這種壟斷全球都有。而行政壟斷是中國所特有的,石油、天然氣、鐵路、電信、航空,以及鹽、酒和煙草的專賣等行業都屬於行政壟斷行業。

實際上,壟斷不只是國有企業的專利,外資企業和民企在乳制品和制藥領域也都構成了經濟壟斷。國有企業之所以會形成行業壟斷,主要是由於政府授權所造成的行政壟斷。

在中國,出現行政壟斷一個重要原因是誠信缺失、法制不健全。以鹽業為例,我們國家對於佔鹽業市場份額90%左右的工業用鹽是放開的,之所以對食用鹽部分實行行政壟斷,是擔心一旦放開,會有很多以工業用鹽代替食用鹽的事件。如果中國人都能普遍守法,其實很多類似的行業都可以放開。

《中國經濟周刊》:備受詬病的中石油、中石化式的壟斷應該不屬於因為擔心誠信缺失而一直存在的壟斷吧?

季曉南:一說到國企壟斷,大家肯定會想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很多專家、學者和媒體都在批評我們的原油成品油進出口體制,這些意見中央領導全都知道,也開了很多次座談會去討論,但是為什麼制度至今沒有大的變化?這背后主要有兩方面的擔心:第一是擔心會不會出現類似於中國鐵礦石那樣的情況,出現由於誠信缺失,導致大家都不抱團,互相對外壓價,甚至還會出賣情報的情況。

第二個擔心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在崗職工和需承擔管理費用的人員加起來共有600萬人,打破現有格局后,這些員工的問題如何解決?這種世界級的企業一旦垮下來,誰又能去代表中國參與石油化工的國際競爭和獲得資源?

當然,壟斷一定要改,因為隻有引入競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力。

對於中國的壟斷行業來說,有條件放開的就要盡早放開,即使是那些不能一下全放開的行業,也要推動漸進式改革。例如在原油進口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決定放開一部分原油進口市場,每年拿出1000萬噸的新增原油進口配額給民企。存量不動,增量動,我認為這種漸進式的改革更符合中國國情。

改革不到位致國企腐敗案頻發

對於國有企業來說,2013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打老虎”之年。有媒體統計指出,這一年至少有31名國企高管落馬,其中有20人都是來自集團、公司或分公司的“一把手”。對此,季曉南表示,改革不到位、產權不明晰、內部制衡不清楚是導致國企腐敗案頻發的重要原因,而加強外部監管、政企分開將會更加有效地提高國企監管效率。

《中國經濟周刊》:為什麼國有企業腐敗案會屢禁不止?

季曉南:之所以近年來國企腐敗事件頻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不到位、產權不明晰、內部制衡不清楚。

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從企業內部的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和會計部門,到外部的中紀委、審計署、財政部專項審計、國資委監事會、中央巡視組、中央督導組等等,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國企監管部門和機構。

近年來發生的集團領導腐敗案幾乎都是通過外部監管發現的,畢竟下級監督上級沒膽、同級監督同級太弱、上級監督下級太遠。企業內部的紀檢組長很難去真正調查自己的董事長和黨組書記。所以我認為,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加強外部監管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國企監管效率。

我們國資委監事會現在正把近10年來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或已經被追究司法責任的案件一個一個拿出來分析,然后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監管制度和管理方法。

除此之外,我認為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以后,也會對抑制內部腐敗起到一定的作用,至少新進入的其他資本都在盯著高管的一舉一動,不會讓他們輕易地把錢弄走。(記者 劉硯青)

上一頁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