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董青:文化創造的活力從哪裡來

2014年01月29日08:5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化創造的活力從哪裡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強不強,歸根到底要看文化創造的活力強不強。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這充分強調了文化創造活力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進一步理清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基本源流和現實路徑,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一、來源於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在整個文化中居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決定了文化的性質和方向。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核心都是鮮明的價值觀。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的影響力﹔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凝結於其中的價值觀的力量。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文化具有與生俱來的價值論意義。增強文化的創造活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賦予文化以正確的價值導向,並且堅持用這種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社會的前進。

社會主義文化在當今世界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形態,在價值觀層面必須也是無比正確、無比先進的。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引導人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了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個人價值准則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探索的最新成果。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文化發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群眾文化活動以及文化體制改革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共同價值追求,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發揮文化的功能和優勢,一切文化產品、一切文化服務、一切文化活動、一切文化陣地都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豐富文化的內在價值內涵,增強文化的外在價值張力,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改造社會。

二、來源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文化,在積累中形成,也在積累中發展。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歷史的產物。文化的魅力,既在於歷經千百年積澱所散發出的醇香厚韻,也在於立足傳統的開拓創新。歷史地看,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吸納、傳承和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文化創造的活力。當前,現代文化多元發展,外來文化大量涌入,我國文化建設既面臨前所未有的難得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新的條件下,我們講增強文化創造活力,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善於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斷壯大文化實力和競爭力。中國文化隻有具備了鮮明靈動的民族性,有了濃香實足的“中國味道”,才能真正走上自強之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文化發展取之不盡的源泉,是文化創造用之不竭的寶庫。增強文化的創造活力,一方面,高度重視傳統,自豪地禮敬傳統。堅持把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文化站得穩、守得住的“根本”,活起來、強起來的“源泉”,不斷增強執著堅守的從容氣度,增強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科學地繼承傳統,發揮傳統的優勢。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使中華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使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發揚光大,成為當代文化創造中熠熠閃光的明珠,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增強文化創造活力,還應當以更加開放的精神,廣泛吸納、整合世界優秀文化,形成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優勢,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