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

李守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大力推進立德樹人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

2014年01月29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注重思想道德建設

習近平同志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注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當前,社會上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突出道德問題。回顧歷史、環視世界,可以說思想迷茫、道德滑坡是任何一個經歷過現代化的國家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加強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課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道德文明,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希望在成己成人的過程中確立德治仁政的社會格局。他還特別強調“為政以德”﹔“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德不孤,必有鄰”。春秋時期即有人生“三不朽”之說,即《左傳》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有“四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情感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故稱四端。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樣,中華傳統文化也有真善美的追求,但更強調以道德修養為基礎來實現對真善美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崇尚的道德分為不同層次。儒家經典“初學入德之門”的《大學》,開篇即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將道德修養列為首要綱領,然后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這八個條目所代表的人生境界實質上是三個層次道德的統一,也就是基本道德、中德、大德三者統一。其中,修身是基本之德,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前提﹔齊家是中德,即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導和感召周邊人,在自己的周圍實現和諧有序﹔治國平天下則是大德,所謂大德,正如宋代大儒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儒家所崇尚的道德不僅理論完備、自成體系,而且注重知行合一,強調道德實踐。儒家的道德學說不限於學理范疇,更重要的還在於它是可以變化氣質、提升生命境界的生活哲學。儒家認為,人有兩種生命:一是生理生命,二是德性生命。生理生命短暫,德性生命永恆。如果兩者發生沖突,應以生理生命去成就德性生命,這就是儒家一直倡導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如何更好地在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層面發揮以儒學為主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是我們當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當代中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其切入點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這個目標,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習近平同志指出,隻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