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社會主義文化是興國之魂,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之所系,是實現中國夢不可須臾離開的文化滋養
●以極大的勇氣來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使社會主義文化與價值觀在制度上得到“真正的表達”

李升泉:構筑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價值觀建設的思考

2014年01月27日11:10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構筑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

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具有極為豐富深刻的思想和精神蘊涵,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我們國家民族的美好前景,也集中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實現中國夢,必須使中國夢的思想和精神融入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建設之中,構筑高尚的民族靈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

等一等我們的靈魂——文化與價值觀建設是一個緊迫課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滯后於經濟發展,甚至與之相脫節,必然導致全民族素質的下降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迷失。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和社會建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物質的成果,需要有共同的文化和價值觀來維系,才能保証其堅固、才不至於出現碎片化。

作為一種精神形態的存在,文化對集體而言,是維系國家、社會、民族協調一致必不可少的精神系統﹔對個體來說,則是人所特有的精神信念、思維方式、觀念體系及心理結構,包括信仰、理想、價值、人格、認知、技藝、情感等。如果說政治、經濟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那麼文化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

實現中國夢,我們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無論表現在經濟還是社會領域、行為還是思想方面,都可以從文化建設上找到根子。上個世紀以來,我國經歷了一系列社會、思想、文化的深刻變革,我國傳統文化和價值體系受到較大沖擊,而新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卻仍在建立過程之中。在這樣一個文化建設轉型期間,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大行其道,道德失范、誠信缺失、腐敗,以及低俗庸俗媚俗之風在一些領域盛行,文化凝聚人心、維系倫理、統一思想和指導行動的功能有所弱化。文化助力的不足,已經影響到我國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建設歸根到底是要解決人的價值觀問題,確立人們看待世界和事物、進行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正確價值標准和價值尺度。以文“化”人從根本上說,是一個淨化人、感召人、塑造人、教育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依靠簡單的方式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求我們的文化建設要走進人們生活,與生活一樣豐富多彩、千姿百態,關注和貫穿人們整個的精神生活領域。

中國夢的實現,必然伴隨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建設先進文化和價值觀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

中華崛起的精神之源——文化與價值觀建設的認知

對文化本質的不同體認,必然導致文化建設和發展路向的不同。認識到這一點,才能避免對文化各種膚淺的認識和理解,尋求實現中國夢所賦予文化建設的正確路徑。

第一,文化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最初的、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人,在一切本質方面是和動物本身一樣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提升了人的生命高度和精神價值,使人得以超越動物性而走向文明。在自然界,沒有哪種動物不懼怕死亡,但人為了信仰,卻能夠克服本能而慷慨捐軀。從耶穌到蘇格拉底,從革命者到思想家,從民族英雄到普通戰士,由文化引發的永恆壯舉布滿人類歷史的星空,至今閃爍著熠熠光芒。然而,在物質生活條件極大豐富的今天,卻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心靈的空虛、欲望的膨脹與財富的累積成正比,伴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信仰被淡化,有人甚至宣稱隻要自己過得好,其他統統無所謂。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有一顆高貴的靈魂,而當人們隻剩下動物本能的時候,當人心不再容納道德、價值、理想、信仰、仁愛的時候,靈魂將安放何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