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顏曉峰:確立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

2014年01月20日10: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基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與“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是新社會的標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就是要破除思想觀念的束縛、體制機制弊端的障礙、利益固化的藩籬,讓一切發展要素充分運轉,讓人的創造性充分發揮,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自由趨勢。平等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必然要求,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利的平等性質反映為平等的價值原則,縮小社會分工造成的差別、減少社會流動的門檻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就是公正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法治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本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在社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更加提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准則,基於社會主義公民的道德規范。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大力倡導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遵守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就形成了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愛國屬於公民與國家關系的基本價值准則,敬業屬於公民與職業關系的基本價值准則,誠信屬於公民與社會關系的基本價值准則,友善屬於公民與他人關系的基本價值准則。這四者的統一,就構成了公民信奉的核心價值觀,成為公民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確立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是一個從規范確立到實踐確立的轉化過程。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於實踐,在於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行動。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三個倡導”在全社會普遍深入人心、進入生活、化為行動,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全黨全民的共同培育踐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