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記者 孫令正
隻用短短十多天的時間,村民就自發捐獻了170多萬元“修路款”。(南海網記者 孫令正 攝)
據說這裡多年之前原本是人們挖掘石頭的地方,因此直到今天很多人還習慣叫它“石頭坑村”﹔多年來,因為地勢高低不平,到處坑坑窪窪,這裡的路也是“五步一個大坑,三步一個小坑”。因此,村裡的老少一直有個夢想:把村裡的道路平整、修好,把自己的家園建好。這個村就是海口玉俊新東村。為了實現這個夢想,2013年11月底,村民們自籌了170多萬元的資金,開始了“新農村的三通建設”。村民們說,在今年年底前,村民們多年來的道路硬化夢就會實現。
村庄多年被“泥路”困擾
這是一個新村,隻有十多年的“村史”。此前這裡是挖石頭的地方,經過多年的採石,整個村庄當年就是坑和水塘。1998年,經當時的瓊山市(現瓊山區)鐵橋鎮統一規劃備案,玉俊新東村就在這片崎嶇不平的地方成立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該村已成規模,如今已有148戶人。
新村建成了,房子有了,村民們的生活好了,可令他們無奈的是,整個村庄沒有一條路是平坦的,不管是通往外面的主道,還是經過自家門口的小道。因此,村民說,之前整個村庄晚上幾乎沒人出門,因為“不知道在哪裡被絆跌掉,常常有村民吃到這個苦頭”。
路不平還可行走,愁的是坑坑窪窪太多了,特別是遇上下雨天,這裡更是“無路可走”。因為沒有排水系統,村民們說,隻要下個小雨,村裡道路就成了澤國,這個時候“車輛都開不了”。
其實,多年來,村民也採取過好多措施,如每年都請人拉來泥土對路面進行平整,但這種辦法隻能“治理一段時間”﹔過不久,路面還是復回原樣。
因此,這些年來,村裡的老老少少都為村裡的道路煩惱,都希望有一天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況。
村民自發籌款修路
近幾年來,村裡的百姓說,“出門不便”成了他們的“心病”。為了打造新農村,也為了減輕政府的負擔,更好地方便自己出入,今年11月初,140戶村民經過“多次討論”,終於確定下“自籌資金”修路及修整村貌的決定。
於是,村民成立了由21位村民組成的“修路小組”,發動村民自發捐款。據介紹,捐款按照自願的原則,按照個人的家庭情況來定,“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
或許這個夢太迫切了,令大伙想不到的是,隻用短短十多天的時間,村民就自發捐獻了170多萬元“修路款”。
隨著轟轟作響的挖掘機開進,11月20日,該村多年的修路夢開始實施。
共同實現“修路夢”
老梁今年已經70歲高齡,2013年12月11日中午,老人家一個人獨自走在村裡已經修好的九米寬的水泥路上,一邊走一邊撿著掉在路面上的小石塊,顯得小心翼翼的。據村民介紹,自從前些日子這段路修好以后,老人每天都在路上“巡邏好幾遍”。老梁告訴記者:“好多年了,都希望村裡有一條好路,但之前村民日子緊張,所以沒有辦法。現在百姓生活好過了。,如今終於把路修好了,以后人家就不會叫我們石頭坑村了,應該叫我們美麗村。”
據了解,不僅捐獻的“修路款”由全體村民監督使用,工程的質量也一樣由村民自發組織隊伍監管,“村民組成4個小組輪流值班,發現質量問題立即糾正”。
這天上午,村民王女士用手推車把路邊多余的泥土拉走,滿頭大汗的她高興地說:“之前因為村裡路不好,小孩進出都很不放心,如今大伙出錢把路修好,這是我們村民自己的事情,我們做夢都希望的事,所以就要把事情做好。”
水泥路將通往美好的未來
12月11日,南海網記者在該村裡看到,整個村庄一派熱鬧,挖掘機除了平整之外,還在之前規劃的村道上挖排水道。
據“修路小組”的負責人莫先生介紹,按照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該村將改造完成九條村道,共1980米長,有的道路寬度達到9米。另外,該村還在每條村道下修好排水道,在路面上裝70盞路燈,在主要路口裝50個監控攝像頭。而且,這些工程完工之后,該村還准備在空地上綠化,“統一種上樹苗”。
當天上午雖然寒風呼嘯,但在該村,許多村民自發來到修路現場參加勞動。他們都說:“在黨的十八大精神號召下,我們更加有信心建設好自己美好的家園。隻要道路修好了,居住環境變好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會進一步提高,我們有信心: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美好”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