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報道(黑龍江省哈爾濱新聞網)

“義工校長”趙曉春和他的農民工家長學校夢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牛顯達

2014年01月08日16: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義工校長”趙曉春和他的農民工家長學校夢

“用感恩的心,為我們身邊的人點亮一盞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他人給予的溫馨!”以舔犢之情回報社會、以身體力行關愛心靈,就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他以執著的信念默默地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

趙曉春,東北義工聯盟常務理事、哈爾濱市南崗區通達街工委書記、農民工家長學校校長。他以執著的付出為農民工子女送去心靈關愛,創辦了一個人的農民工家長學校﹔以服務的理念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用貼心的行動為他們送去精神慰藉和生活關懷。

“義工校長”的最初靈感

2008年農歷新年前的一個清晨,趙曉春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裹著一件土黃薄棉衣的母親正在自己家水果攤邊上大罵自己學習不好的孩子﹔不久,他又看到一位爸爸,一邊責罵孩子學習成績差,一邊在大街上打著自己女兒的耳光。

“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兩位家長都是農民工,他們孩子哭泣的表情永遠印在我的頭腦中。”趙曉春說,他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農民工在教育孩子方面無時間、無心情、無方法、無目的,“四無”帶來的粗暴教育將會讓這些基本上回不去農村的農民工二代們在城市中面臨既尷尬又危險的境地。

一次,趙曉春在一家面鋪吃早餐的時候,一位曾經聽過他課的農民工過來跟他打招呼,並問道:“趙老師,我家這孩子都10歲了還得喂飯,你說這可咋整啊?”

10歲的孩子還需要家長喂才能吃飯——趙曉春意識到,在農民工這個群體中,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僅僅有簡單粗暴的現象,溺愛也同樣出現。

漸漸的,一個念頭在趙曉春頭腦中生發出來:讓農民工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已經刻不容緩。

如果說,對社會的關注讓趙曉春產生了想要為農民工做點什麼的想法的話,父母的影響則讓他為開辦農民工家長學校找到了方向。

趙曉春告訴記者,他的父親非常優秀,當年從農村憑借一紙通知書在城市扎根,但父親對他的巴掌教育卻讓當年的小春有些吃不消。與父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來沒打罵過他的母親僅僅用一碗面條和一句溫和的話語改變了他的一生。

帶著對自己成長的感悟,2008年3月,拿著四頁講稿和一個U盤,趙曉春的農民工家長學校開課了。

“家長學校”在成長

“我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班級50人我總是排在四十五六的位置,每次發布成績, 我回家都得挨我爸一頓揍。有一次,是我媽去給我開家長會,還是四十五六名的成績,回家后我媽找出了家裡一周都吃不了兩次的白面給我做了一碗手擀面。面條端上來的時候,我媽說了一句話:‘春啊,以后好好學習啊。’也就是從這碗面條和這句話開始,我的人生改變了。”

就在趙曉春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至少有近10位家長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淚水。

趙曉春說,這種情況在他的課堂上並不少見,因為通過四年的歷練,他已經很熟悉用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方式能找到與農民工家長們在情感上的契合點。

“我叫趙曉春,來自海倫,當年我父親就是從農村來到城市工作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也是農民工的第二代。”每次上課,趙曉春都會指著胸前寫有“海倫 趙曉春”的紙牌做自我介紹。

“與農民工交流,一定要建立在一個平等的平台上。”趙曉春說:“我不是專家,來聽課的人也不是學員,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我是揣著一顆真誠的心來和大家交流的。”

為了建立這個平等的平台,趙曉春的講座沒有一句空話、套話,基本都是“大白話”,支撐每一個觀點的論據都是感動人心的小故事,所舉的案例也都是家長們耳熟能詳且最容易理解的﹔因為,他在講課口渴的時候會喝水,所以,每次講座他都為來聽課的家長送上一瓶水﹔講座時穿的衣服也都是仔細研究過的,夏天穿白襯衫、冬天穿大棉襖,總之是越普通甚至有點土,越好。

趙曉春說,就連如何與這些農民工家長們說話、握手、拍肩,他都認真考慮過。有些方法是從心理學的書本上學來的,但更多的都是從實踐中一點一點磨出來的。

2008年,當趙曉春第一次開辦講座的時候,不僅他主動找上門的學校不相信他能辦成,那些有小孩在這裡上學的農民工也不買他的賬。

拿著學校給的名單,趙曉春挨家挨戶去請家長。第一家,不去,因為要出攤﹔第二家,不去,因為要收廢品,第三家、第四家……一家一家走下來,最終答應來聽課的人寥寥無幾。

趙曉春向學校承諾,如果有5%的家長聽課中途離開,他就再也不來了。

四年過去了,無論是100多人的課堂還是幾十人的課堂,5%的“目標”始終未實現。

不僅如此,請趙曉春講課的人越來越多,家長們也越來越喜歡他的課。

記者在課堂上看到,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家長因為有業務,在講座期間來來回回出入,接了三次電話,但最終,他還是回到課堂上聽課。

課后,趙曉春笑著說:“這要是在我們單位開會時候這樣,我早就批評他了,但是在這裡不行,因為家長們都在忙於生計。在城市中,他們的心始終是處於一種漂浮的狀態。一顆漂浮的心是很難聽進去別人的說教的,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找到與家長們溝通的最好辦法。”

“義工校長”需要“復制”

文明需要傳承,精神需要“復制”。更多的“義工校長”會喚醒更多農民工子女的幸福,這是“義工校長”趙曉春的深切感觸。

多年來,趙曉春先后給南崗區文昌小學、文林小學、蘇寧小學、延興小學、長虹小學,鬆北區實驗小學,香坊區的星光小學等10多所學校的7000多名家長上了35堂家庭教育課,得到家長反饋2200余條。向橋南小學、海城小學等6所小學捐贈價值30089元的圖書3884冊。同時,他帶領成立了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者隊伍,號召愛心人士資助400多名貧困的農民工子女。

省電視台《孝感天下》欄目對學校創辦人、主講人及校長於一身的他進行了長達45分鐘的專題報道。哈爾濱電視台《身邊的雷鋒》專欄《矢志農民工子女教育的義工校長》、黑龍江日報2012年5月15日7版《讓愛滋潤心田》、工人日報2012年6月14日7版《一個人的學校》、哈爾濱日報2012年8月8日8版《一個人的“農民工家長學校”》相繼對他的志願行動給予了採訪報道……

趙曉春的農民工家長學校被黑龍江省婦聯、省教育廳、省文明辦授予“黑龍江省示范家長學校”榮譽稱號,這也是哈市市區內惟一獲此殊榮的學校。談到這個榮譽,趙曉春說他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多年利用業余時間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慚愧的是,被授予如此高榮譽的一所學校竟然隻有他一個人。他希望能有更多熱心的人加入到他的隊伍中來,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學會如何教育孩子,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

從2008年第一次走上講台的時候,他就告訴自己,做一名志願者一定會有很多困難,但我也告訴自己,既然做好事,就不能流於形式,就一定要堅持。他爭取讓更多的家長舍出兩小時與他交流,爭取讓更多的家庭樹立節水環保理念,爭取讓更多有困難的人得到一點溫暖。做一名真正的志願者,就是在給予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