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柳杰
當年的他從未想過,十年后自己能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也不會想到自己能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眾人羨慕的蘇寧電器公司銷售部經理(9月26日攝)。千龍網記者 楊理光攝
12年,一個輪回。於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會發生質的改變。
而對於從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一個小山村裡走出來的李方超來說,這12年,足以締造一個傳奇。
2001年,年僅17歲的李方超背著行囊和一眾小伙伴們踏上首都北京這片土地的時候,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空調安裝學徒工、網點協管員、網點主任、理賠部負責人、作業部負責人、售后服務中心經理,這是李方超在北京蘇寧電器的成長軌跡。也讓他的夢想一步步從雛形變成現實。
在北京的第一年 兩次差點丟命
李方超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的一個小山村,家中5口人,爸爸、媽媽、以及姊妹三人,“靠爸爸媽媽種地養活著我們一家人,我16歲就開始外出打工,幫家裡減輕負擔。”
“小時候,村裡的長輩們經常說起北京的天安門。那個時候,我想象著北京多麼繁華、多麼迷人。心想,要是有一天能親眼看一下北京的天安門該有多好!”
帶著對北京的無限向往,2001年,17歲的李方超來到北京蘇寧電器,成為了空調安裝學徒工,每月工資480元。
“剛到北京的時候,我就想找一份工作,朝九晚五,自由一些。在家高中都沒有上完,來到北京我一定要把上學的事兒辦了。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學計算機。最早的時候沒有敢想自己能留在北京。能有份工作,每年給家裡掙點錢,比同齡人干的好就是一種榮耀了。”
為什麼選擇了最苦最累最危險的空調安裝工,李方超坦言當時沒有想太多。“我是農村出來的,不當空調工,就去當建筑工人了。空調工是個技術活,不僅需要體力,還得用腦子。我那時候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呢,一天基本上都是裝5、6台。雖然累點,但是特別滿足,比老家的同齡人掙的多多了。”憶起12年前,李方超的臉上一派心滿意足。
“2001年的時候,裝空調不像現在有面包車,我們都是騎著28自行車,帶著工具箱和焊槍,有時還要帶著70多斤的水鑽。騎到用戶家,1個多小時再正常不過。最遠的一次,我從亦庄的蘇寧倉庫騎到國防大學,花了2個多小時。”
說起裝空調最難忘的事,李方超至今仍是心有余悸。
“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安裝空調室外機。有一次在北七家的別墅裡安裝,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我提著焊槍,裡面放了一根管子,把焊槍扣上后,下面就撐開了。空調裝完后,准備離開的時候,因為用戶家是3層旋轉樓梯,下來的時候氧氣瓶忽然脫落,當時我一想,那是我去之前剛剛充好的氮氣,非常危險是要爆炸的,我趕緊趴下。萬幸的是,氧氣瓶直接飛了,沒有爆炸,最后把用戶家的瓷磚砸壞好幾塊。”
“還有一次,氣溫高達38度,我感冒了,在20層樓出外機時我綁好安全帶,站在狹窄的窗沿邊上,強烈的陽光刺在背后火辣辣的,突然頭暈目眩,腳下一滑,差點掉下去。我拼命的抓住安全帶,隊友把我拽了上去。”
“那時候裝一台空調是有提成的,拿到一張作業單也很不容易,如果僅僅因為感冒就把單子甩給別人,是會被人說閑話的,我想想,就咬咬牙堅持了。”
“現在想起來,后背直發涼。我何嘗不知道高溫作業危險,我也知道,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就醫。可是,我兩手空空的來到北京,就是為了圓自己的夢。我告訴自己,這裡是北京,必須留在這裡,不能有一點的鬆弛和怠慢,我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如今的李方超每每在給新人培訓時,都會再三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勤奮伯樂識 2002年進入管理層
在李方超的老領導任良來眼中,李方超是個勤奮上進的小伙子。“他是空調安裝工裡業績最好的。他是我網點下面的工人,有時候收工早,就會幫著我做些工作,比如打單據、按照用戶家的地址分好區域,把名字抄到線路圖上,再傳真到售后中心。還有就是幫我發材料,銅管、線等。工人作業完了,幫著記個帳。”
這些本是網點主管的工作,沒有人讓李方超去做,也沒有人教他怎麼做。他一步步摸索,摸出了門道。“我收工回來后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別人都去打牌啊喝酒啊,我又沒什麼愛好,多學點知識沒有什麼不好,在分單子的過程中我能知道用戶地址在什麼方向,這樣就對上門路線有個了解。”
記者眼前的李方超,白襯衫,黑西褲,雖是工服,卻也穿出了一絲不苟的味道。在北京12年,沒有沾染到任何不良嗜好,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工作。
2002年,在任良來的提攜下,李方超被提拔為網點協管員,盡管從工人晉升為管理層,可這個職位在蘇寧集團從未有過,總部也沒有相應的薪資標准,隻能拿到480元的基本工資。
“做了6個月,我決定辭職,做空調安裝工一個月還能拿2000多呢,這點工資怎麼生活啊?很多老鄉也都勸我,這點兒錢還干什麼啊?真夠傻的。”
當李方超把想法告訴上級領導時,領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鼓勵他堅持下去,領導說:“小李啊,現在的工作雖然低,但更有發展潛力,你放心,薪水方面,我一定幫你解決”。
“心裡踏實了,工作也更有干勁了,三個月后,我的薪水漲到了1600元。我非常感謝我的領導和公司,如果我當時放棄協管員的工作,現在我就沒有機會站在這裡,也就沒機會實現我的夢。”
網點協管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協管員很得罪人,比我年齡大的,資歷老的有很多。派工要求公平公正公開。但即使我做的再公開,下面的員工總是感覺我對某些人比較好,就有部分人搗亂,不服,總是派工派不下去。”
一年后,李方超被提拔為帶網點主任。因為熟知派工流程及網點業務,隨后,李方超又接連被派到新成立的大興網點和北苑網點負責籌建工作。
2004年,李方超實現了自己未完成的求學夢。“當時16歲從老家出來連高中都沒有上完,2004年至2007年,我在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藏在心底的夢成真了。”
“我就像個消防隊員,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
2005年4月,在網點工作的如魚得水的李方超接到了一紙調令,被派到售后中心負責理賠工作。當時的蘇寧庫房,存了8000多套空調不良品處理不完,如何跟廠家溝通,退回去或者換成好機,成了李方超將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當時特別不願意離開。因為在網點已經輕車熟路了。當我走進倉庫的時候,腦袋一下子就懵了,堆滿了空調機,人都沒有下腳的地方,抬頭是看不見頭的殘次品不良品。我就想,這可怎麼換啊。”
年僅21歲的李方超第一次迷茫了。他對自己的夢想產生了動搖。
理賠部工作難度比李方超想的要大得多。他用了一年的時間來梳理,到處走訪,和廠家溝通。“一上班,打完卡,拿著廠家的對接人,就到廠家去了。后來,我和採銷事業部溝通,想了個辦法,在支付任何一個廠家空調款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先把不良品處理完。如果沒有就不給他們打款。”
到了2006年,庫房裡的不良品已經從8000多台處理得隻剩下300多台,庫房裡都能騎自行車了。“后來廠家都很怕我,先問我,還有機器沒有處理嗎?”
說到這裡,李方超笑了。在他的臉上,記者看到了一份成竹在胸的自信。
2007年1月1日,李方超又被調到了作業部,接替提出離職的負責人。“作業部是最苦最累,也是最操心的,負責北京市所有網點的運營工作。我就感覺自己像個消防隊員,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我就到哪裡去!”李方超笑著對記者說。
也就是在作業部,李方超明晰了自己的夢想追求。“一開始也沒想到能在蘇寧干成這樣,每到一個部門,感觸都是不同的,在網點的時候沒想到能做到現在,想著能當個網點主任就不錯了。售后負責人都是從作業部負責人晉升的,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3年做到售后部負責人。”
2010年6月,李方超晉升為蘇寧電器售后服務中心負責人。
女兒出生5個月后第一次見面 淚如泉涌
2009年3月2日10點40分,李方超的姐姐從老家打電話過來,“弟弟,你媳婦快生了,你趕快回來吧”。可當時李方超正在給新人做培訓,他跟姐姐說,“你跟媽先照顧一下吧,我走不開”。電話挂下,他繼續講課。晚上8點,姐姐再次打來電話,“弟弟,你媳婦給你生了個小公主,你起個名字吧?”
“當時,我淚水就眼睛裡打轉轉,我覺得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是個不稱職的父親。盡管如此,我心裡卻是美滋滋的,因為,北京我留下來了。我要在這裡買房、安家。將來把媳婦、女兒都接過來,給她們娘倆一個幸福的家。”李方超說。
第一眼見到女兒的時候已經5個月大了。“五一很忙,要過完空調旺季才能回家。見到女兒的時候我哭了,哪有孩子出生父親不在跟前的。我給女兒起名叫李欣,希望她的人生欣欣向榮。”
幾個月后,李方超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燕郊買了房,妻子和女兒也接到了北京。因為母親患有腰間盤突出,這兩年他都會把母親接到自己的房子來照顧。
但對於妻子尚梅蘭來說,來到丈夫身邊卻不一定每天見得著面。“他工作很忙,尤其是逢年過節,都是電器銷售的旺季,每天加班到晚上9、10點鐘是常事兒,一個星期能見他一次面就不錯了。”
“我現在很滿足,當初的夢想也算實現了。唯一遺憾的就是買房時考慮到孩子上學的問題,買在了燕郊,希望女兒今后能在北京上學。”李方超對記者說。
“回顧過去12年,我從一個地道的外來打工者成長為一名在北京安家立業的公司骨干,這12年的北漂生活讓我嘗盡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太多人間冷暖,我把最美的青春奉獻給了北京,卻也收獲了最美好的人生。小時候的夢想實現了,我不但來到了北京,更在北京找到了養活全家的工作、站穩了腳跟。北京,讓我圓了夢。”
李方超夢想宣言——“有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