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四位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張憶耕 黃瀅 李靜濤 羅珣 王德民

2013年12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李嵐清 篆刻記錄生活趣事

李嵐清的篆刻技術是他從晚年才開始學習的。

2003年,李嵐清從國務院副總理的職位上退下來。他給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了8個字——健身健腦、讀書創作。篆刻,就是他健腦的獨特途徑。

小時候,李嵐清家的胡同口有一家刻字店。他每天都去看師傅們刻字,覺得非常有趣,就用修腳的刀子在普通石頭上刻著玩。李嵐清覺得,那就是自己在篆刻藝術上的所有“功底”。退休后,71歲高齡的李嵐清決定重拾年少時的興趣,自學篆刻。

初學時,李嵐清的好朋友、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曾經“警告”他:“學篆刻可得小心,是會上癮的。”李嵐清對此滿懷信心:“我自認為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這種痴迷上癮的事兒,應該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可沒想到,這一學,他竟然真的陷了進去。“為了一方印,即使影響睡覺我也一定要刻完。有時候很晚了,夫人叫我去休息,我手一抖刻壞了,還要沖她生氣。”李嵐清就像一個餓久了的人,如飢似渴地研究篆刻藝術,到2012年,他已刻了800多方印章。

傳統的印材如壽山石等價格較高,李嵐清就找了不少新材料代替,如人造石、瓷、磚塊、木頭等。考慮到外形美觀的問題,他別出心裁地將漆藝、點螺、擦漆、貼金等工藝技法加以利用,使制出的印章兼顧經濟與美觀。他還很注重篆刻形式的創新,總是試圖刻一點別人不常刻的東西。有一回受人之托篆刻生肖印,他查閱印譜,發現大都是傳統形態,於是就嘗試將卡通畫入印,並盡量使它“長”得可愛一點。

李嵐清篆刻的內容記錄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有親歷的歷史事件,如“世行無息貸款,教育項目優先”、“三來一補,功不可沒”﹔有對處世的體悟,如“樂道”、“圓融”、“誠信”﹔還有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如“過度包裝”、“不合格”等﹔更多的是記錄其生活趣事。

“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李嵐清用這20個字來形容他對篆刻藝術的感悟。他更想做的,是讓更多人體味篆刻之美。他研究出許多篆刻的新材料和新技法,就是希望能把篆刻變成一項“大眾藝術”,賦予印章更廣泛的用途。“年輕人喜歡結婚交換戒指這一套西方文化,其實也可以增加點中國元素——交換印章﹔父母金婚、生日紀念,子女送他們一對印章,比什麼禮品都好。還有,可以學習奧運會的‘中國印’,把篆刻用於商標、標志。”李嵐清說:“讓篆刻藝術跟進時代步伐,貼近大眾,走向現實生活,雅俗共賞,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李嵐清篆刻作品(見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