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革戰略思想的重大特征:以經濟體制改革牽引全局
習近平對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戰略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他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創新性的重大理論觀點,成為習近平布局經濟體制改革的依據。
第一,問題導向。習近平指出,經濟體制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從問題出發,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經濟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因此,《決定》中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任務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舉措,抓住重點,圍繞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一般性舉措、重復性舉措和純屬發展性舉措不寫。
第二,國際視野。習近平指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國際視角和思維方式,著眼世界基本態勢和時代發展趨勢,從本國國情與世界大勢的互動中,從世界大國不同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競爭中,研究中國經濟改革戰略。才能更好地把握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方向。實現中國夢,要必須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穩步實現共同富裕。這就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
第三,經濟體制改革牽引。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關於經濟改革內容中,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至少推出了“十大經濟體制改革內容”,諸如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消除各種壟斷的體制機制、完善價格決定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適時推出房地產稅和資源稅改革、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機制和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十大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彰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改革的決心和啃硬骨頭的勇氣,完整地體現了習近平以體制改革作牽引的戰略思想。
第四,系統協同。習近平認為,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因此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核心﹔增強包括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微觀基礎的活力是關鍵,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抓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是支撐﹔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落腳點。
習近平擔任黨的總書記一年多來,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雷厲風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取得進展,黨的建設得到加強,反腐敗贏得了民心、黨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高,改革的“紅利”逐漸顯現。這一切,與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戰略思想密切相關。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在剛剛開始,研究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戰略思想,對於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經濟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