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小組成員 張卓元(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萬鵬)剛剛閉幕的三中全會審時度勢,鮮明提出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今日下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小組成員張卓元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中國經濟改革:確立發展新邏輯”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有制經濟也好,非公有制經濟也好,都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此,張卓元指出,這兩個“都是”意味著不要去分什麼老大老二,過去老說國有企業是共和國長子,今后公有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比如私有經濟,應該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非公有制經濟接收就業的能力特別強,現在80% 以上就業崗位都要靠非公經濟提供的。像個體經營對於滿足老百姓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多層次的需要,所以發展非公有經濟對於解決就業問題有優勢。
他談到,國有經濟也有優勢,比如說一些自然壟斷的行業,還是要國有經濟來控股,來經營。比如說大型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像國家電網,還有高鐵,這個是不能競爭的,不能說放開市場競爭,否則效率會很低的,一家經營比多家經營更有效率,這是國有經濟特有的優勢。還有關系國家安全和提供重要公共產品的領域,比如說自來水、燃氣供應、電的供應等等還是要國有。這些都是國有或者公有經濟的優勢。要把這兩個方面優勢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
張卓元指出,這次除了兩個“都是”以外,還提到不管公有的還是非公有的,財產權都應該依法得到保護的。這與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能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在市場上公平競爭,是相一致的。這樣可以使公有經濟、非公有經濟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他談到,實際上從統計數字來看,數據事實並不支持“國進民退”。現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比較快,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70%,對就業的貢獻超過80%,非公有制經濟在這些方面,比重還在提高。但是,這個提高並沒有像有的人所說的那樣,好象動搖了公有制為基礎,特別是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為主體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動搖。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到,公有制為主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個沒有問題,到現在為止沒變,我們還60%多。第二個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兩個也沒有變,國有經濟最主要的經濟命脈還是國有經濟控制的。無論是金融、能源、交通,最重要的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產業和關鍵都是國有經濟控股的。這都沒有問題。盡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得很快,它對GDP的貢獻超過60%,但是,公有制為主體地位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動搖。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