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張家政:以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2013年11月20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起點,教育公平對於提高社會公平程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消除知識鴻溝以更好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實現民族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促進教育公平,就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當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結果。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首先應完善區域教育投入機制。應加大邊遠、貧困、民族地區教育投入,通過實行跨省區以及省域內的財政轉移支付等制度,保証區域教育投入均衡。其次,應建立健全區域間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建立、疏通多層次交流溝通渠道,包括政府教育會議、民間教育論壇等,促進區域教育交流、合作。教育先進地區可通過合作辦學、教師交流等方式支持教育落后地區,同時大力培養落后地區教育人才。第三,應完善區域教育動力機制。通過改革與完善教育評價機制、監控機制等,調動區域教育各主體的積極性,形成縮小區域教育發展差距的合力。

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我國教育發展失衡,很大一部分源於城鄉教育發展失衡、農村教育落后。應加大教育發展城鄉統籌力度,打破城鄉教育二元結構。應加大財政尤其是縣域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對農村教育的傾斜力度。探索實行城鄉學校教育統一管理、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城鄉教師交流互動等措施,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使城鄉教育在財政投入、辦學條件與水平、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等方面達到基本均衡。還可根據城鄉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等方面的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評價標准和指導方法,以實現城鄉教育的“差異發展”和“分層發展”。

促進校際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標准化學校”建設,是縮小學校間辦學差距、促進校際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政府應承擔起職責,為尚未達標的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提供專門的扶持資金,幫助其提高辦學水平與條件,符合相應的標准。同時,應對學校的辦學條件設立上限標准,控制辦學條件優越的學校無限制發展,避免出現辦學條件過分超標的“豪華學校”。需要指出的是,建設“標准化學校”並非千校一面,而是要在辦學條件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凸顯學校特色,促進學校間公平、良性競爭,以提升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增強教育活力。

促進群體間教育均衡發展。所謂群體間教育均衡發展,是指要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可以說,群體間教育均衡發展,既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確保教育公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必須加大推進力度。首先,通過改革資助方式、加大資助力度、提高資助效益,對困難學生進行經濟資助。其次,解決好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可通過改革戶籍管理與學籍管理制度、完善教育經費籌措機制、建立教育經費補償機制等措施,為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保障。此外,還應積極關注和推動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國際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20日 07 版)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