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秋石: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秋 石

2013年11月19日14:47   來源:《求是》

原標題: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明白的道理,都必須始終堅守的准則。

一、黨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現形式

共產黨的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本質,源自於黨和人民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隻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恩格斯在晚年重申:“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所有政黨並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

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先鋒隊,肩負著組織、團結和帶領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爭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勝利的神聖歷史使命。工人階級作為社會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階級性質和歷史使命,決定了它是最大公無私的階級,決定了它的根本利益與人民大眾根本的、長遠的利益的天然一致性。“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結論,深刻揭示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品格所承載的歷史客觀規律。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所代表、實現、維護的,既是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當然是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黨的本色、存在根據和奮斗目標,都是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不可分割的﹔共產黨既來自於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又肩負著代表、實現、維護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歷史責任。列寧在創立俄國共產黨並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強調“黨是直接執政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是領導者”,“黨應當是組織的總和(並且不是什麼簡單的算術式的總和,而是一個整體)”,黨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工人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和“有組織的部隊”,黨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等等,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關系的深刻本質。

黨和工人階級以及人民大眾的關系本質啟示我們,黨性和人民性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黨性來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體現,堅持黨性原則,也就是堅持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的原則。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創建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我們黨所說的黨性,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階級性、先進性、群眾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

二、黨性和人民性不容分割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政治概念,黨性是從全黨而言的,人民性也是從全體人民而言的。不能簡單地從某一級黨組織、某一部分黨員、某一個黨員來理解黨性,也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階層、某部分群眾、某一個具體人來理解人民性。隻有站在全黨和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

一段時間以來,在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有人還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說法,必須予以廓清和糾正。

比如,有人問“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的一邊”。在這種人看來,黨是黨,人民群眾是人民群眾,實際上是把黨和人民、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了。這種人根本不懂得共產黨的起碼黨性,不懂得黨和人民關系的基本道理,不懂得列寧所說“共產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對於處於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和領袖們反復告誡說,這往往就是失敗和衰落的前奏,會使黨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再比如,有人振振有詞地說人民群眾人數超過黨員人數,所以人民性大於黨性、高於黨性。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簡單以人數計量黨性和人民性的高低地位,是對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理論都作了庸俗化的理解。按照這樣的觀點,共產黨就不會產生,也沒有存在的根據和意義﹔同樣,世界上所有的政黨,都沒有產生、存在的根據和意義了。所謂人民性高於黨性的觀點,從根本上違背了唯物史觀,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群眾、階級、政黨的關系學說,也違背了世界上大多數的政黨理論。

馬克思十分深刻地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共產黨之所以成為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黨性之所以是人民性的精華表現,歸根到底,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這種選擇,是“歷史活動”的選擇,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致。共產黨來自人民,而且須臾不可脫離人民﹔共產黨是人民的先鋒隊,因而必須站在群眾的前頭,團結帶領群眾奮斗,不能當群眾的尾巴。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和團結帶領人民奮斗統一起來,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相信黨、依靠黨統一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原則。在當下中國,真正能夠代表人民,把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的,不是那些在口頭上高喊人民性、宣稱“為民代言”“為民請命”,實際上打著個人和小團體算盤的各式人等,而是順應歷史潮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歷史正軌上奮斗前進的中國共產黨。

列寧當年在批判俄國民粹主義時,一方面肯定民粹派看到並提出了俄國國內的改革發展問題,認為這是“巨大歷史功績”﹔但也嚴肅指出,民粹主義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毫無用處,他們使用的是“甜言蜜語”,“把改革甜蜜地理想化”,是對資本主義進行浪漫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的批判,是忽視了俄國歷史和現實中最重要的事實。民粹派在社會學方面缺乏現實主義,使得他們在思考和議論社會事務和問題時,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說是知識分子狹隘的自以為是,或者甚至可說是官僚主義的思維”,因此,“民粹派分子以驚人的輕率態度大談(忘記了他們的周圍環境)各種各樣空洞的社會計劃”。他們對“勞動居民群眾利益”的關心是“不徹底的”,“民粹派分子不是注意現有的東西,而是幻想也許會有的東西,所以這些關心就變得沒有什麼用處了”,他們從來不能正確評價可能的經濟條件和其他條件。而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根本利益,不僅能夠看到社會改革發展所包含的矛盾,而且能夠從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來分析認識這種矛盾,並正確地估計社會發展方向的,正是馬克思主義者。

列寧當年的這些論述,盡管針對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矛盾的特殊情況,但列寧思想的立場和方法論意義,今天仍然沒有過時。說到底,還是究竟誰能真正代表人民、代表人民利益的問題。當前在黨性和人民性問題上的種種錯誤言行,究其根源,從利益立場上說,是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對黨的性質和使命問題產生了混淆、迷失了方向﹔從思想認識方法上說,是以偏概全,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正確理解黨性和人民性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