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胡鞍鋼:十八屆三中全會最大的亮點和最重要的創新所在

——基於改革開放歷史邏輯和發展邏輯的觀察

胡鞍鋼

2013年11月18日08:2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意義

  改革開放將推動中國與全世界分享“改革紅利”

  我們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藍本,採用目標一致法,對過去十年中國的改革進行了客觀、全面、專業化的研究和分析。通過對包括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制、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機制等6大項、36個子項、200多個細類的改革進展情況進行考察,我們為過去十年中國的改革打出了89.7分的成績。能夠取得這個成績,無論對世界上哪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面對世界,中國共產黨已經胸有成竹地制定了“中國大戰略”,為中國未來十年的改革規劃了清晰的路線圖。過去十年,通過持續的改革開放,中國由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改革開放將繼續推動中國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變為世界第一經濟體。中國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全人類、全世界分享“改革紅利”。(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學者·語萃

  ■全會最大的亮點和最重要的創新所在,就是超越了以往的以經濟改革為主題,進行“五位一體”體制改革的系統設計、頂層設計和總體設計,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階段

  ■全會精神的一個關鍵詞是“升級”,一是經濟的升級,中國的經濟體量與質量還要進一步升級﹔二是中國的開放水平要升級,要創造開放新紅利﹔三是要創造改革升級版亦即“改革2.0版本”

  ■改革開放的本質是釋放人的創造力、創業力和創新力。按照現有的改革軌跡發展,中國社會將迸發出更加強勁的創造力、創業力和創新力

  主題鏈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是民主集中決策機制的又一典范

  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提出將黨的中心任務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還在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此后歷次黨代會和中央全會也都強調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

  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30多個省級地區和300多個地級、2800多個縣級、40000多個鄉鎮級行政單位的“超級國家”。想要有效治理中國,我們需要民主,特別是黨內的民主機制。民主集中制實際上回答了如何解決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世界最大執政黨的治理問題:對任何一種改革方案,總會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一種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一定要先民主地聽取反映各方智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將各方智慧集中起來,達成政治共識,再經過法定程序作出政治決策。黨的民主集中制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並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重大決策的准備過程中再一次得到實踐。

  首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中央政治局緊密圍繞全會決定的有關重要議題進行了十次集體學習。譬如第十次集體學習的主題是“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第九次集體學習突破了以往單純“請進來”的模式,中央政治局常委走出中南海,前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實地調研、學習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其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當選一年以來,高度重視深入基層開展集體調查研究,主動獲取基層信息,聽取各方意見。據媒體報道情況統計,過去一年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赴各地調研共計35次(截至2013年10月),調研地區覆蓋全國大部分省份,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三中全會重要議題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

  再次,三中全會《決定》征求意見稿在數千人(據我估計)范圍內進行了廣泛的意見征詢。這一范圍覆蓋了省、部、大軍區、軍區一級黨委主要負責人,部分老同志、民主黨派人士及眾多各領域有關專家學者。這和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議題征求、調查研究、報告起草、中央審議、征求意見的過程非常類似。

  可以看到,三中全會重大決定的制定過程,又是一次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全黨全國全軍廣泛參與的民主政治實踐活動。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民主政治實踐,也是最具成效的民主政治實踐,已經大大地超越了所謂“民主政治典范”的美國。不久前,我們邀請了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前秘書長愛麗絲·杰蒙德(Alice Germond)女士來清華大學介紹美國政黨政治及決策。據愛麗絲女士介紹,在民主黨競選綱領的撰寫過程中他們也會征求各州民主黨人士的意見,但像中國這麼大范圍的意見征求,他們是沒有的。這也証明了中國的民主制度是真正更加廣泛、更加切實的民主。(胡鞍鋼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