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十一章 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嗎?

2013年11月14日15:5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按照英國牛津詞典和韋氏詞典的解釋,新殖民主義是指強國通過施加經濟或政治壓力來控制或影響其他國家。多年來,中國對非洲的政策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贏,不對非洲進行控制、干涉或掠奪。在政治上,中國與非洲是平等互信的關系﹔在軍事上,中國在非洲沒有建立軍事基地或派駐軍隊﹔在經貿合作方面,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多予少取或隻予不取。截止目前,中國對非援助項目達900多個,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達4萬多名。2012年,中非貿易額接近2000億美元,中非人員往來超過150萬人次。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即踏上非洲熱土,足見中國珍視中非傳統友誼。訪問期間共簽署40多個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於非洲國計民生的大項目﹔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包括加強對非援助、投融資合作、職業人才培訓等﹔強調中方將不折不扣落實承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重在幫助非洲國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鼓勵中資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事實証明,中國是在幫助非洲而非殖民非洲。

第一,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結構良好。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下,非洲雖有自然資源比較優勢,但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雖然隨著非洲國家的相繼獨立而收回了資源的所有權,但在數次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國有企業重新私有化。由於本國資本實力有限,主要行業重新落在西方資本手中。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新殖民主義”。反觀中國的對非投資,雖然當前中國對非投資的佔比仍很小,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存量為162.5億美元,佔中國對外投資存量的3.8%,佔非洲吸收外資存量的2.9%,但中國的大量資本投入到資源之外的行業。截至2012年6月,中國對非各類投資450億美元,其中制造業、金融業和建筑業投資佔60%,採礦業投資約佔25%。絕大部分投資有利於促進非洲產業鏈與基礎設施發展。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中國企業在非洲開採品位最差的資源、雇用最缺乏勞動技能的工人、從事最艱苦的行業。並不是中國企業甘於處在行業底層,而是中國認為,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必須通過社會底層的改善來實現。西方國家對非投資經歷了數百年,為非洲帶來了少數富裕的行業和高端人群,但非洲國家的貧富界限日益分明。非洲缺乏的是真正能把底層非洲人民帶向富裕的外來投資,而中國企業的投資填補了這一空缺。中國企業積極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改善當地投資和生活環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幫助東道國建設交通網線、通訊設施、城市給排水以及學校醫院等,改善了當地的投資和生活環境。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房建竣工面積約7000萬平米,修建道路約6萬公裡,電站裝機容量約350萬千瓦。中石油在非洲地區積極幫助所在地修建學校,提供基礎教育設施,僅在蘇丹就累計捐建學校35所,為7萬多名適齡兒童提供上學機會。

第二,非洲對中國的出口在快速增長。在與非洲經濟交往過程中,中國採取促進非洲產品進口的政策。從2009年起,中國躍居並持續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此后三年,非洲對中國出口翻了一番。非洲出口中國的商品種類日益豐富,既包括非洲農產品,又包括鋼材、銅材、化肥等工業制成品。同時,為促進中非貿易平衡發展,中國在2012年還推出了更多的激勵政策,如實施“對非貿易專項計劃”,派出赴非投資貿易促進團,擴大非洲產品進口﹔支持舉辦更多的非洲商品展,為非洲企業推介優勢商品提供便利﹔進一步對非洲國家開放市場,提高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享受零關稅待遇的出口商品稅目的比重。在這些政策激勵下,非洲產品在中國獲得更廣闊的市場。考慮到非洲大多數國家並不富裕,中國向非出口的價格較為低廉的商品也有助於非洲普通大眾的生活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