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地域精神看不同地區的價值追求

——關於當前各地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3年11月12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地域精神,200多個城市提出了城市精神。當前各地提煉的地域精神簡明扼要、特點鮮明,但也有一些地方在精神提煉、傳播、轉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盲目跟風,內容空泛,提煉不夠,轉化不充分等。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課題組在對全國各地地域精神進行調研之后,得出結論,要塑造和培育好地域精神,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大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從實際出發,凝聚地域共識,同時強化社會各界對地域精神的認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些地方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並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地域精神,例如,北京市提出了“北京精神”,雲南省提出了“雲南精神”,蘇州市提出了“蘇州精神”等,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反響。本次調查的目的是通過了解各地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的基本情況,歸納地域精神的主要特點,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准地域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著力探索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塑造地域精神的實現路徑。

當前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課題組主要通過實地調查、電話咨詢和網絡檢索等方式,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城市的地域精神塑造和培育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內容涉及了解地域精神提煉過程、歸納地域精神的內涵和特點、分析地域精神的傳播和轉化等方面的情況。

調查顯示,目前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地域精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廣西、內蒙古、新疆、寧夏4個自治區,廣東、福建、湖南、貴州、雲南、浙江、江蘇、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甘肅、安徽13個省,佔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三分之二。遼寧、海南等地的精神正在提煉,尚未公布。除此之外,長沙、貴陽、昆明、惠州等200多個城市提出了相應的城市精神。各地地域精神表述語例如,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上海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雲南精神:“高遠、開放、包容的高原情懷,堅定、擔當、務實的大山精神”﹔廣東精神:“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新疆精神:“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開放進取”﹔長沙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貴陽精神:“知行合一、協力爭先”﹔惠州精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業樂群”,等等。

綜觀各地地域精神生成和提煉過程,大多都經歷了精神大討論、面向公眾廣泛征集、投票評選、專家審定、黨委認定及最終公布等過程,如北京、上海、天津、廣西、廣東、江蘇、新疆、深圳、株洲、武漢、溫州等地﹔有的地方則通過黨代會、全會等會議形式確認,如福建、貴州、山東、河北、晉城、廊坊、烏魯木齊等地。

各地地域精神表述語長短不一,一般由兩字詞語或四字詞語構成,從4個字到16個字不等,表述都比較簡練,能較好反映地域精神的特色,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⒈具有獨特的地域特性

我國疆域遼闊,南方北方、東部西部在自然環境、氣候條件上有很大的差異,各省區各城市均有獨特的地域特色。這些特色既是生存條件,又是發展優勢,很多地方將地域特色體現到了地域精神中。例如,雲南省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山區環境直接影響著雲南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雲南省提出了高遠、開放、包容的高原情懷和堅定、擔當、務實的大山精神,突出了“高原”和“大山”這兩個地域特色﹔重慶的“登高涉遠、負重自強”,讓人一看就知道重慶是一座江山之城,江山環境培養了重慶人負重自強、勇於登攀的精神﹔蘭州的“河匯百流、九曲不回”,高度概括出蘭州的地域特色﹔泰安的“勇攀高峰、自強不息”,直接體現攀登“天下第一山”——泰山所需的精神狀態﹔株洲“火車頭精神”體現了其鐵路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和地域特色。

⒉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威武不屈的民族情操、興亡有責的愛國情懷等都是中華民族歷史精神的沉澱。歷史精神是地域精神形成的歷史條件,傳承歷史精神是地域精神的現實責任。各地地域精神均不同程度地強調了地域歷史文脈,展示歷史文化底蘊,彰顯地域歷史傳統。例如,長沙精神的“心憂天下”表現出長沙面向世界的開放胸襟和天下為己任、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北京、廣西、福建、天津、陝西、新疆、烏魯木齊等地域精神中的“愛國”,體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和“苟利國家生以死,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湖南、山西的“圖強”,寧夏、長春的“自強不息”,以及吉林市的“搖櫓人精神”都展現了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史和拼搏創業的奮發精神。

⒊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人文內涵是地域精神的核心內容,它體現在地域精神中,就是反映人們對理想、信念、文明和道德等各方面的價值追求。當前各地地域精神都凸顯了人文內涵。例如,北京的“厚德”,廣東的“厚於德”,陝西的“寬厚包容”都彰顯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傳統美德﹔天津、濟南的“誠信”,河北的“重信尚義”,山東的“忠誠守信”,成都的“智慧誠信”,西寧的“包容誠信”,晉城的“崇實守信”反映了當地質朴親和、誠實守信的人文精神﹔宜興、蘇州、惠州、佛山的“崇文”,反映了當地群眾重視文化、傳承文化的優良傳統﹔唐山的“感恩”“博愛”,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內在品質﹔福建的“樂善好施”,體現了“舍得給予、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

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不同時代對地域精神的推崇有不同之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地域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例如,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近200個城市的地域精神中,有59家以“開放”作為重要內容,有78家以“創新”作為重要內容,有47家以“和諧”作為重要內容。從字面上理解,“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開放”就是要有全球意識和“海納百川”的胸懷﹔“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創新”就是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和諧”蘊含著協調、融合、平衡之意,體現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要素共生共融的關系,揭示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為依存的深刻關系,等等。這些詞語因時代而生,並使地域精神有了鮮明的時代特質。

⒌具有地理空間的差異性

提出地域精神的東部地區有112個,佔51%,中部地區有58個,佔27%,西部地區有49個,佔22%。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東部地區在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上走在前列,特別是江蘇(23個)、浙江(22個)、山東(18個)和廣東(19個),這4個省份總數就達82個,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數量上稍少,提煉數量較多的三個省份分別是湖南(11個)、四川(11個)、安徽(10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