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將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將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縱觀黨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承擔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多是在三中全會上作出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必定會極大地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
我們在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中,能夠突破禁錮、開拓前進,靠的都是解放思想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最重要的,就是“兩個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回顧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到十八大前的艱辛探索,可以說,我們經歷了五次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在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中,能夠突破禁錮、開拓前進,靠的都是解放思想,並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解放生產力。
第一次考驗,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關鍵時刻,鄧小平於1978年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開創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制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開辟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路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考驗,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到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關鍵時刻,鄧小平再次排除來自右的和“左”的干擾,在1992年發表南方談話這篇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解放思想的新的宣言書,強調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才是硬道理,特別是回答了在市場經濟等問題上“姓社姓資”的質疑,為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新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考驗,是在鄧小平去世以后,中國面臨著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歷史關頭。面對著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這樣一個復雜局面,是退回到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老路上去,還是從“私有化”中找出路?在關鍵時刻,我們黨堅決頂住來自“左”的和右的壓力,尤其是黨的十五大作出了一個歷史性的決策,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與此同時,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強調要全面認識公有制,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不能籠統地認為股份制是姓“公”的還是姓“私”的,作出了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戰略決策,等等,從而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第四次考驗,是在世紀之交,我們黨處在如何抓住戰略機遇期,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關鍵時刻,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回答了各種錯誤觀點的挑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明確了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另一方面強調要努力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從而全面貫徹黨的根本宗旨,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
第五次考驗,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后,我們黨面臨著來自國內的和國外的、來自自然的和經濟社會的一系列風險的考驗。進入新世紀后,面對發展的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以及實踐中出現的困難、矛盾和問題,是用改革開放前的老辦法,還是搬用西方那一套來解決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這個關鍵時期,又一次出現了一個選擇走什麼路的問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回顧黨和人民經歷的五次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的探索是合乎規律地不斷向前拓展和深化的。簡要地概括一下過去30多年實踐的歷程,其展開的邏輯是十分清晰的:為了解決當代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勢必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勢必要堅持改革開放﹔為了改革開放,勢必要不斷解放思想。我們就是在這樣逐級深入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的過程中,開拓前進的。
解放思想要能夠解放生產力,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解放思想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解放思想要能夠解放生產力,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我們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解放出來,使現實的人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主體。這可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這篇文章,除了要不斷推進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先進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體制改革。
改革是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圍繞著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中心任務,不斷推進和深化的。比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和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決策﹔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黨的十五大為了能夠建立健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制度,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黨的十六大指出,在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下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團結在一起,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黨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強執政的階級基礎、擴大執政的群眾基礎﹔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各方面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把“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作為精神狀態問題提出來,實質上就是要求全黨,在以改革開放為鮮明特征的整個新時期,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放思想和解放生產力上面來。
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風風雨雨,我們都共同經歷了,誰也不會忘記。最根本的是,改革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事實上,我們的改革開放盡管有許多令人揪心的問題要研究和解決,但誰也不能否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能夠獲得“魔術般”地發展,靠的是解放思想,靠的是改革開放。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實踐告訴我們,要深化改革、解放生產力,應該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