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已經正式進入新學期開課階段。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語文仍然使用舊版教材外,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年級學生,其他學科課本均有所調整。今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也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
據了解,人教版教材在北京中小學佔據相當份額。今年新學期,約七成北京市中小學生使用的“京版教材”(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語文教材沒有調整。
語文教材9篇課文更換
8月底,離開學還剩下不到幾天的時間,蘋果園中學初一年級語文組備課組組長王志勇領到了新學期的語文教材,從頭翻看一遍后,王志勇發現教材與之前的舊教材有了不小的變化。
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今年已經有13年教齡的王志勇說,在被更換的9篇文章中,感覺新增的9篇文章比之前的9篇文章從寫作時間點上離現在時間更近一些,“學生從內容和主題上接受起來就更輕鬆一些。”
此次新版教材中將魯迅的《風箏》更換掉了。對此,王志勇認為,這篇文章放在初二、初三效果會更好一些,“對於初一學生來講,有些偏深奧”。另外,此次新增加的魏巍的《我的老師》這篇文章,王志勇說,這篇文章其實在2002年左右的時間曾經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出現過,之后的六七年間消失了。此次屬於重返語文教材中。
教材單元順序也進行調整
此次初一語文教材的單元順序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6個單元分別為親情、校園生活、自然環境、社會生活、科技類、名著。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語文教研員閆明表示,舊版語文教材的開篇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而新版調整為莫懷戚的《散步》,從單元上來說,由以前的人生體驗轉為家庭親情。他表示,將親情單元調整到最前面,由淺入深,這種調整貼近學生認知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成長的過程。
“讓學生最先體會親情,由家庭到自然再到社會,一步一步進行,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王志勇說,在六個單元中,第二單元的變化最大,新增了五篇文章,分別為魏巍的《我的老師》、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馬及時的《王幾何》等。
30篇課文9篇被更換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9篇被更換,一篇文章有改動。
刪掉的課文
魯迅的《風箏》
沈復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兩篇》(張曉風的《行道樹》、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
瑪麗·居裡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鬆齡的《山市》
郭沫若詩兩首(《天上的街市》、《靜夜》)
新增的文章
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魏巍的《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
馬及時的《王幾何》
賈平凹的《風雨》
選自《禮記》的《雖有嘉肴》
紀昀的《河中石獸》
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
改動的文章
《論語》十則改成了《論語》十二章,節選內容略有變化。
其他修訂
閱讀單元調整
閱讀單元的調整(撤並單元、調整次序),如舊版語文教材的開篇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而新版調整為莫懷戚的《散步》,從單元上來說,由以前的人生體驗轉為家庭親情
增加寫作內容
教材有了單獨的寫作板塊,每個單元明晰了寫作的主題
減少綜合性練習
明確單元學習目標以及課后練習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