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蘭志敏:區分“姓社姓封”是新階段再認識社會主義新要求

2013年09月02日08:4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全面現代化: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的方向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進入轉型期,怎樣認識轉型期必然出現的各類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到了再次梳理定向的時刻,社會各界都在反思。

鄧小平說,“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就是把中國變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搞的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在現階段,用現代化這個標准去檢視改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很有意義。

全面現代化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抓手

從問題入手是改革的起點,是歷來改革家的必由之路。由反思歷史的經驗教訓出發而開辟了新時代,正是鄧小平改革的邏輯。再啟新階段改革,也要遵循這樣的邏輯。

政治、文化、社會現代化滯后於經濟現代化,是問題的根源。這一問題不獨在我國,歷史上各國經濟現代化高速推進時期,都曾普遍出現過。因為政治、文化、社會因素掣肘,使現代經濟制度不能全面落地,不能支撐經濟持續推進,其嚴重者如拉美國家、蘇聯等,更曾由此導致經濟現代化進程中斷。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發現,是否跌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取決於轉型期社會治理的有效性,但也與一國歷史、文化、政治傳統有很大關系,舊的歷史文化負擔愈重,則跌入陷阱的危險性愈大。

封建主義制約了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是問題的表現。在初步富裕起來以后,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在我國開始復活。其突出表現和危害,在文化上,是種種舊的、封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重新泛起﹔在經濟上,是關系學盛行,潛規則沖淡了顯規則,關系網阻遏了制度網,加劇了資源非公平流動,窒息了“不搞關系”的實體經濟,使“法治市場經濟”阻力重重﹔在社會上,是人身依附、裙帶關系、特權等級思想等封建交往方式重現,“弱者”依傍“強者”而揚名、而致富、而升官,對沒有機會依傍的芸芸眾生來說,就是社會固化——長期社會固化是足以顛覆任何政治制度的致命原因。

推進全面現代化,以改革與治理兩手硬,實現標本兼治。一手硬,推動全面現代化改革。通過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的、以人為本的發展,深入人心。將全面發展與全面現代化結合,以科學發展為方法、現代化為目標,全面改革就有了方向,也賦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人的發展以具體內涵,方法與目標結合,科學發展將更好地實現。一手硬,旗幟鮮明地反封建,大力治理封建痼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