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

楊勝群

2013年08月09日07: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這一重要論述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國弱民窮的深重災難。許多志士仁人為救國救民、振興中華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求和嘗試,但都由於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而歸於失敗。洋務派搞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清朝軍隊在有了洋槍洋炮以后照樣一敗涂地。資產階級改良派想用“補綴”的辦法挽救清王朝大廈於將傾,最終也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極大地推動了社會進步,但未能改變國家和人民的悲慘命運。

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了更為廣泛的探索。一時間,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民粹主義、新村主義、工團主義,還包括當時中國人了解並不多的社會主義等各種主義、思潮蜂擁而起。以李大釗、陳獨秀及毛澤東同志等為代表的先進分子,在對各種主義反復進行比較后,認識到社會主義才是最先進的主義,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最終選擇了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們的選擇,代表了人民的選擇。

選擇了社會主義的中國先進分子,同時開始了如何搞社會主義的思考。建黨之初,李大釗就指出:社會主義原則是能夠運用於實際的,但是當它成為一種“實際運動”時,會因為具體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社會主義制度將是共性和特性相結合的一種制度,中國將來的社會主義會有自己的特性。這是中國人自己對中國未來社會主義的重要預測和設計。可以說,中國人一開始就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

然而,正確的選擇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實踐中難免出現的曲折,需要我們不斷地、反復地作出選擇。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是長期停留在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還是迅速過渡到社會主義?我們選擇了后者,在較短時間內領導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在全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作出這個選擇,是因為當時發展社會主義是大勢所趨,同時適應了缺乏生產資料的廣大城市平民和缺乏生產條件的廣大農民改變貧困處境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改造雖然出現了過快過激的問題,但它終究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嚴重弊端顯露出來后,是繼續由蘇聯模式牽著鼻子走,還是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我們選擇了后者。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選擇,它開創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更重要的是,我們黨和人民擺脫了國際教條主義的束縛,開始自己完全獨立自主地處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

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特別是在“文革”時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嚴重偏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脫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文革”結束后,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是繼續沿著老路走下去,還是走全盤西化的路,抑或是另外開辟出一條新路來?經過短暫的徘徊之后,我們黨作出了正確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黨的十二大總結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認識,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主題,中國走上了一條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1978年秋冬,幾乎是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歷史轉折的同時,中國農民為吃飽肚子,自發地開始了改變農村生產關系、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改革。鄧小平同志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設計,第一步目標就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之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黨和人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一如既往地堅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願和要求,以人民的選擇為選擇。

從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社會主義救中國到黨領導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的歷程深刻地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的根本總結,凝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體現著近代以來人類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