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文化消費:如何走出價高質低的怪圈
——《中國居民文化消費與需求調查報告》解讀
2013年08月02日13:56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文化消費:如何走出價高質低的怪圈

一般而言,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每天用於文化娛樂活動的時間應該越來越多,但調查顯示,我國存在著相反的情況,大部分居民每周用於進行文化消費、開展文化休閑活動的時間為2小時至5小時,個體職業人群有67%甚至在2小時以下。“如果社會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以犧牲休閑時間為代價的,那麼經濟發展將會失去‘人本’的目的。”石慧璽對此表示擔憂。

投入不足,人均太少,公共文化消費設施欠缺,是當前居民對公共文化消費不滿意的幾個方面。

據文化部統計,2010年,文化事業費僅佔國家財政支出的0.36%。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速度低於同期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更明顯落后其他社會事業費。中國人口基數大,因此盡管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連年增長,但人均擁有量並不高。據統計,2011年全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設施面積為73.8平方米,2005年為51.8平方米;2011年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面積為221.23平方米,2005年為115.25平方米。可見,這些基礎設施依然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

白國慶介紹說,民族自治地方公共設施欠缺問題更為突出。據統計,文化站方面,2010年,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有698個縣,但文化館隻有618個。廣播電視方面,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在民族自治地方覆蓋率隻有86.1%,省級台第一套節目覆蓋率隻有84.22%,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隻有88.86%。相對於全國其他地區,民族自治地方更需要得到重視。

成熟的文化消費市場如何實現

“和我國相比,國外一些消費市場比較成熟,成熟的公共文化設施與居民的文化需求相符,當然這也是由不相符、不滿意一點點改正過來的,相信我國也會進入這一階段。”石慧璽表示,在問題背后,調查組也在試圖尋求解決方法。

“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費市場,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對於擴大內需、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等具有重要意義。”白國慶舉例說明了美國的文化產業模式。按照美國學者唐·庫西克的說法,美國大眾文化產業是由媒介產業和娛樂服務兩部分構成。1995年,美國媒介產業收入為1739.31億美元,娛樂消遣服務收入為773.84億美元,兩項合計為2513.15億美元。隨著美國大眾文化產業在國內的急劇增長,對國外市場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反過來對國外市場的佔有又促進了這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於中國文化消費現狀,調查組提出了一些建議,如提高居民文化素養,轉變文化消費觀念;加大政府文化建設資金投入;提高政府文化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方式和內容,營造有利於創新項目成長的文化氛圍,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實施文化消費資助計劃,增強文化消費能力等。另外,石慧璽認為建立通暢的公共文化產品需求表達機制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對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現狀進行研究判斷,了解其是否符合需要,數量是否充足,質量是否讓人滿意;另一方面,也要因此改變公共文化產品‘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以及‘供給什麼,怎麼供給都由上級部門說了算’的現狀,建立以居民文化需求為核心的表達機制,這樣可以較好地避免實際文化需求與有效供給脫節的低績效狀態。”(劉洋)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