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時有發生的安全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楊學博:戶外運動,誰來系上“安全帶”
2013年07月29日17: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戶外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一方面要歸功於戶外運動本身帶給人們的愉悅和刺激,另一方面,時有發生的意外事件繃緊了大眾的神經。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人們本意是盡享親近自然的樂趣,而屢屢發生的傷亡事故卻令人扼腕。

靈山,為誰而哭泣

靈山,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與河北省交界處,海拔2303米,其巍峨與美麗吸引了眾多的拜訪者。2007年3月10日,這座大山強留了一個年輕的生命。這一天,11名山友在從門頭溝柏峪口向靈山攀登途中迷路,網名為“夏子”的女孩遇難,年僅23歲。

親歷者小段說,當時風太大了,估計山脊上瞬間風力能達到9到10級,隊伍找不到下山的路。夜幕降臨后,風太大不能生火,隊員們無法取暖。“夏子”在翻過兩座山后出現異常,無力走路。

晚上10點多,隊員們正通過電台進行呼救時,發現“夏子”停止呼吸。次日早晨8點,等到醫務人員趕到時,已經無力回天……

3月3日,東北、華北普降大雪,一周來持續低溫,柏峪—黃草梁—北靈山這條線路一半是樹林,一半是山脊,積雪未化,且天氣預報已經預告北京地區周六將有4—6級的大風。但是,這支自信的隊伍並沒有太在意這個問題。類似這樣由於經驗不足、盲目自信以及組織管理失誤而釀成的事故是我國戶外運動事故頻發的一個突出特征。

王鑫,北京市登山協會活動部部長。談到戶外運動出事的原因時,他毫不猶豫地做出判斷,“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所有的戶外事故,都有很重要的人為原因”。據他分析,不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無知者無畏”,佔到了事故發生的70%﹔計劃不周,過度自信佔到10%﹔裝備不足佔到10%﹔另外還有團隊組織性欠佳,缺乏應變和救援方式不正確等因素。

他介紹說,“北京有3萬多無線電協會會員,24小時有人值班守候,等待求救信號。2006年1月3日,在小五台山,一批戶外運動愛好者迷路無法下山,他們雖然攜帶了GPS系統,但是隻知道用來定位方向,卻不知道可以通過這一系統發送求救信號,因而耽誤了救援的進行。”

“戶外運動本來就是一項高風險的運動,它容易出事,這是戶外運動的一個客觀事實”,《山野》雜志社市場總監王寶順說,“但是對自己的能力沒有充分估計,就去參加一些高風險性的項目,出事就主要是個人原因了”。

救援,又該誰來理會

靈山事件中,警方在3月10日晚10時30分左右接到了報警。參與救援的當地警方李政委說,他們當時聯系了距離出事地點最近的齋堂醫院的醫生和急救車,帶著人開始尋找。

“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聽不見他們的回音。”李政委說。雖然能使用電台與被困山友聯系,但由於被困者沒有請當地向導,也不熟悉靈山路況,根本說不清具體位置,搜尋速度非常慢,而當時靈山積雪最深處已經沒腰。

“無奈之下,我們隻能讓醫生通過電台指揮他們急救。”李政委說,但對方沒有任何急救藥物,隻能進行心肺復蘇等簡單的急救。

與此同時,10名山友自發組織的救援隊伍也趕到了靈山停車場。其中3名隊員留下與公安和其他救助方面的人員做協調工作,另外7人分成3個梯隊進山展開救援。其中,第一梯隊在凌晨1點左右找到了迷路的山友,並把熱水、食品和保暖衣物等帶到了現場。

在這場救援中,公安武警擔負了主要救援職責。2006年5月,發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內的“車師古道”事件的救援過程與此類似,並且規模更大。這代表了中國戶外運動當前救援機制的一個側面,但是這種方式的救援,其昂貴的費用和需要調度的范圍注定了不可能推廣並成為長效機制。並且,針對沙漠、雪山、大海等戶外遇險情況來講,他們並不專業,起碼在救援專業裝備上達不到要求。

到底誰應該成為戶外救援中的主體?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登山協會。而中國登協負責人欒開封則一臉無奈地表示,作為行業管理機構,我們也希望成立自己的救援隊伍,但是資金難題遲遲未能解決,另外,也沒有相關法律可循。

與此同時,戶外救援的民間志願者力量在逐步崛起。2005年10月,3名登山愛好者在康定攀登雪山時遇險,有山友從外地乘飛機趕去救援。“你不參與戶外運動,就無法體會到愛好者之間那種單純的感情”,王寶順告訴我們,“圈外的人很難相信,志願者就是什麼也不計較。”但是這些自發組織的救援隊卻在現實中遭遇了生存尷尬。2006年4月,河南戶外聯盟運動愛好者自發組建的河南首支戶外救援隊宣告成立。“就算是公益性組織也需要運營成本。我們的尷尬就在這裡——身份不明確,誰也不會輕易給贊助。”組織者無奈地說,由於救援隊一直找不到地方挂靠,無法正式注冊,大部分活動隻能借助“河南戶外聯盟網”進行。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