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馬宏偉 張怡恬 於春暉
嘉 賓: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 萬寶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韓俊
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秘書長 崔傳義
農村勞動力轉移,是我國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而且關系工業化、城鎮化乃至整個現代化的健康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在繼續強調“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的同時,特別提出“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是針對新階段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實際作出的重要部署。如何認識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變化?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卓有成效地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而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日前,記者圍繞這些問題與幾位專家進行了對話。
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需要及時把握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動向、新變化、新趨勢——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個重要轉變
主持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發生了一些新變化。請萬部長概括一下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哪些新的變化。
萬寶瑞:近幾年,農村勞動力轉移發生的新變化突出表現為四個轉變:一是由異地輸出向就近就地務工轉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縣域經濟的發展,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中選擇就近就地就業的越來越多,而去外省務工者所佔的比例已從200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45%。二是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陽光工程”的實施,農民務工培訓不斷取得進展,外出務工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大大提高。三是由無序流動向有組織轉移轉變。目前,各地通過政府部門、企業和中介機構組織輸出的勞動力佔外出勞動力的16%左右,而且比例還在增加。四是由“民工潮”向“創業潮”轉變。一部分進城農民工經過一段時間外出就業,又返回家鄉,利用打工增長的見識和本領、獲得的資金和信息,在鄉村、小城鎮創辦企業,發展工商服務業,投資商品性農業,形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目前,全國有1.2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有近500萬農民工又回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創辦工商企業。
主持人:在這四個轉變中,前三個轉變還是屬於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的范疇,解決的是怎樣更好地向城市轉移的問題﹔而第四個轉變即由外出務工向返鄉創業轉變,則在轉移方向上發生了逆轉——由城市流回農村。您對此怎麼評價?
萬寶瑞:改革開放以來,億萬農村勞動力離土離鄉,進城務工就業,對改變農村面貌、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貢獻。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形成了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的新局面。在一些勞動力流出較多的地區,返鄉創業者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的經濟實體,對發展當地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有關部門測算,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總數約佔全國鄉鎮企業總數的20%。盡管目前返鄉創業的人數還不算多,但這些人能量大、創新精神強,代表著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變化,應及時調整工作重點,推動農村發展躍上新台階。
主持人:為什麼會形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呢?
萬寶瑞:首先,農民工有著強烈的返鄉創業願望。農民工在外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創業資本,對家鄉的資源、市場、商機又比較熟悉,認為返鄉創業成功的機會較多。據調查,農民工有5萬元的積累就可以做生意,有10萬元就可以辦企業。從務工到創業,這是農民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的新跨越。其次,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的加快,中西部發展條件和環境的逐步改善,特別是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提出了需求、創造了條件。第三,農民工在城市就業面臨困難較多,收入偏低,難以融入城市生活,以及外出務工帶來的留守問題等,也推動一部分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工與農業、農村有著天然聯系,農民工返鄉創業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帶動農民就近轉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城鎮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農民工返鄉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主持人:農民工返鄉創業,一個明顯的作用就是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的途徑。
韓俊:是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業者自身收入大幅提高。我們做的百縣調查顯示,創業農民工2006年個人年平均收入為71987元。二是拓展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增收途徑。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所雇用的工人,有相當一部分甚至半數以上是從沿海地區打工回來的農民工。這就延續了返鄉農民工作為產業工人的“生命”,滿足了他們隨著年齡增長所產生的家庭團聚、照顧老小的實際需要。三是擴大了社會就業。調查顯示,平均每名返鄉創業者帶動就業3.8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當地不能外出打工的中年以上農民。主持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對發展現代農業有什麼作用?
韓俊: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了農業的商品化、規模化、特色化和結構調整。調查顯示,有16.5%的農民工返鄉后從事農業綜合開發,成為農業生產的帶頭人,他們創辦的企業平均每個可帶動54戶農戶參與生產。農民工返鄉創業,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實體的發展。調查表明,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是企業的,帶頭人曾外出務工的佔75.7%﹔是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曾外出務工的佔80%﹔是批發市場的,帶頭人曾外出務工的佔72.2%。在所調查村的高效農業開發中,一半以上的項目是由外出返鄉的人先搞起來的。
主持人:優勢資源向城市和發達地區集聚,是造成城鄉和區域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於優勢資源回流從而促進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發展,應該有所助益。
韓俊:是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把資金和發達地區的市場觀念、技術、管理帶回家鄉,這就把城鄉、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發展聯系起來,有利於促進形成沿海發達地區帶動不發達地區、城市帶動鄉村的發展格局。目前,雖然多數地方農民工返鄉創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還不算大,但小企業在貧困農區像雨后春筍般地生長起來,成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發展工商服務業的有生力量,強化著工業化的基礎。
主持人:有人認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與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有矛盾,是城鎮化的倒退。您同意這種觀點嗎?
韓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不是城鎮化的倒退,而且促進著小城鎮發展。第一,農民工創辦的企業近半數在小城鎮和縣城,這些企業帶動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向小城鎮集聚,為小城鎮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第二,部分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辦醫療、文化、住宿、餐飲等服務業企業,提供多方面的生產生活服務,直接投資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小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發展。第三,農民工返鄉創業擴大了小城鎮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根據對3026個返鄉創業農民工的調查,有將近一半人選擇在鎮或集鎮居住,有52.5%的人在集鎮有投資。返鄉農民工向小城鎮集聚的意願明顯,必將為城鎮化提供長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