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本報記者 馬宏偉 張怡恬 於春暉
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
北京大學研究員 高書生
中共湖南省岳陽市委書記 易煉紅
“民生”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詞匯之一。胡錦濤同志在今年的兩會上指出,“要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把更多精力用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上,把更多財力投到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使廣大群眾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更多實惠。”溫家寶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大量篇幅論述和部署了改善民生問題。為什麼要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怎樣看待當前的民生問題?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思路怎麼定、工作怎麼干?最近,記者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北京大學研究員高書生、中共湖南省岳陽市委書記易煉紅談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體會。
現階段民生問題凸顯,表明在國家持續發展中城鄉居民的生活追求產生了質的飛躍——
改善民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目標
主持人:鄭教授提出過一個觀點:
改善民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目標。可否具體談談您的看法?
鄭功成:民生問題是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根本問題。中外歷史表明,民生問題絕不只是老百姓個人或家庭的生活問題,而是關乎國家發展進步與政權興亡的根本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政府一貫重視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當前,在我國經濟經歷了近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應當更加重視民生問題,將持續不斷地改善民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根本目標。
主持人:民生問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問題,因為人們所追求的生活目標總是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提高,原有的民生問題解決了,又會出現新的民生問題。
鄭功成:因此,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發展中的民生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面臨的民生問題,從根本上講,是發展嚴重不足背景下的城鄉居民衣食之憂。現在,絕大多數城鄉居民已經邁進小康與富裕的生活階段,這表明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民生不斷改善的過程。然而,衣食之憂解除后,民生問題的內涵在不斷升級。例如,全國城鄉還有約10%的低收入人口需要社會援助﹔教育作為民生之基,還存在著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受教育機會尚不公平等問題﹔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形勢相當嚴峻﹔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還存在著失衡、失范與不公的現象﹔等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看到,良好的教育、穩定的就業、公正的收入分配、可靠的社會保障網、健康的生活環境、自由平等的發展空間等,正日益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這表明,現階段民生問題凸顯,並不是發展停滯中的生活狀態惡化,而是在國家持續發展中城鄉居民的生活追求產生了質的飛躍。
主持人:我們確實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看待民生問題。
鄭功成:對。雖然與改革開放前相比,城鄉、地區以及貧富差距拉大了,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差距的擴大,是發展中的問題。民生問題凸顯,一方面對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們的更高需求。這種要求與需求,正是促進社會在發展中和諧、在和諧中發展的巨大動力。
可以用兩句話概括新時期的民生問題: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民生問題,從發展的視角解決發展中的民生問題。
主持人:這兩句話十分精當。我們理解,從發展的視角解決發展中的民生問題,其內涵是:發展既是民生問題變化的促成因素,又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
鄭功成:是的。強調從發展的視角解決民生問題,就是繼續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為改善民生奠定日益豐厚的物質基礎﹔就是繼續深化改革,消除妨礙民生問題持續改善的體制性障礙,同時及時填補、糾正以往改革中的不足,使民生問題得到更大的改善。主持人:改善民生,根本途徑和當務之急分別是什麼?鄭功成:現階段迫切需要確立公平、正義、共享的價值觀,並以此為標尺來評估和糾正現實制度安排與政策措施中的疏漏,通過調整經濟政策與公共資源配置、深化社會分配體制改革、強化勞動監察等措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城鄉發展失衡、地區發展失衡、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公共財政資源配置失衡等問題。當務之急是完善事關基本民生的社會制度,特別是建立健全以社會救助制度、醫療保障體系和老年保障制度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給全體人民以可預期的穩定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