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新四化”同步發展蘊含重要機遇——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 
記者 張怡恬
2013年07月25日15: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在進入發展關鍵時期和改革攻堅階段的今天,提出“新四化”的意義何在?

劉世錦:提出“新四化”,反映了對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追求。同步推進“新四化”建設,是當前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的戰略部署與核心要求。改革開放前,我們曾提出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目標。由於歷史的局限,當時沒有提到城鎮化﹔雖然提出科學技術現代化,但沒有“信息化”的概念。“新四化”是我們這些年走的一條新路,最重要的時代背景是搞了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開放型經濟,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廣泛吸收了國際上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新四化”的要義是:在工業化中,注重在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形成競爭優勢,注重質量效益,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在信息化中,注重與工業化相互推動,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動力﹔在城鎮化中,注重以人為本,增加發展機會,提高生活質量﹔在農業現代化中,注重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所以,提出“新四化”,不變的是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時俱進的是體制機制、發展理念和實施方略,所要解決的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新四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基本途徑,是對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挑戰和問題的集中求解。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請問為什麼突出強調“新四化”同步發展?

劉世錦:這與我國目前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工業化發展,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離開土地,進入城鎮和非農產業,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成倍提高,成為過去30多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重要支撐。目前,我國正逐步轉入中速增長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農村富余勞動力不多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基礎設施、住宅、鋼鐵等重要工業產品的需求峰值已經或接近達到。如果說過去30多年的高增長階段主要是“鋪攤子”,通過在傳統農村經濟以外大規模發展現代產業部門而推動經濟發展﹔那麼,新的增長階段則主要是“上台階”,將著力通過各產業的升級換代及互促共進來推動經濟增長。

增長階段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為“新四化”同步提供了重要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為了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要求用信息化提升工業化質量,推進城鎮化以擴大內需,通過農業現代化解決大量農民進城后的農產品安全保障問題。同時,“新四化”同步發展蘊含著一系列新增長點。發掘好這些新增長點,我們完全有可能迎來一個增速雖有所降低、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的新的發展機遇期。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