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加入WTO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契機——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教授
記者 張怡恬
2013年07月25日14: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過去那種由國家負責、單位包辦、全面保障、封閉運行、缺乏效率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在被責任共擔、社會化、基本保障、多層次的開放型社會保障制度所取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得以確立。但是,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不健全、欠規范等問題。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改革與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教授。

記者:您如何看待加入WTO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影響?

鄭功成:加入WTO對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既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契機。一方面,加入WTO后,就業壓力會增大、失業率可能上升、某些產業部門在日益國際化的激烈競爭中可能出現生存危機與效益下降等問題,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在建立中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帶來壓力。但另一方面,根據國外的經驗,在社會經濟體制變革時期尤其是社會風險擴大時期,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制度也往往更容易得到確立。我國正處在從不成熟的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市場經濟的進程中,社會保障制度也處於整體轉型期,加入WTO意味著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從而使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更為明確。因此,加入WTO帶來的挑戰與壓力,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恰恰是巨大的推動力量,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統一、規范、健康發展的催產素、助長劑。

記者:在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與國際慣例接軌似乎成了富有時代特色的流行語。但社會保障制度並非單純的經濟保障制度,也並非僅僅服務於經濟目標,這種復雜的制度安排不僅受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受到來自社會的、政治的、歷史文化乃至倫理道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這一領域簡單地講同國際慣例接軌似乎並不科學。

鄭功成:是的。因為除了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外,遍觀世界,還可以發現並不存在統一的社會保障模式。人們可以批評福利國家的保障水平過高,卻不應忘記這種福利模式曾經將一些西歐、北歐國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危機中帶向真正的繁榮富裕時代﹔人們可以肯定智利養老金私有化管理改革所帶來的效率,卻必須對這種改革所蘊含的內生性風險保持足夠的警惕﹔等等。社會保障模式的多樣化和許多國家正在根據本國國情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的事實說明,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應認真研究國情,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發展之路。

分析我國國情可以看到,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社會保障歷史負擔、落后的產業結構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對制度一體化的制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等,都是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特殊問題。解決這些特殊問題需要採用特殊手段。如,對中老年職工養老金的歷史欠賬及養老基金不足的問題,就不能隻通過現階段企業與個人的繳費來解決,因為讓一代人承擔兩代人的養老負擔,無論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存在著重大風險。可以採取自然過渡的方式來消化歷史欠賬,即國家隻保証做實已經進入新的養老保險制度的人的個人賬戶,而對此前的欠賬仍採取現收現付的方式,用現有的物質財富(即存量)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成果(即增量)來共同化解歷史形成的巨額包袱。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是又一個日益尖銳的特殊問題,農業人口的戶籍身份與他們從事的非農職業的沖突越來越明顯。如果按照傳統戶籍制度繼續將其排除在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之外,顯然有違公平的原則﹔但如果將其納入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又欠缺財政、技術及相關政策等條件。較為現實可行的辦法是根據農民的需求與目前的條件,按照分類分層保障的原則來提供社會保障。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