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加入WTO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契機——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教授
記者 張怡恬
2013年07月25日14: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在談到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時您提出了分類分層保障的原則,那麼,就整個社會保障的制度安排而言,您認為應當採取一元化還是多元化?

鄭功成:從理論上講,制度安排一元化是社會保障的內在要求,因為一元化的制度安排不僅管理簡便,而且公平。但它需要嚴格的前提條件,包括發達的經濟、雄厚的財力、類同的需求乃至地區發展的均衡、公民社會保障權益的平等,等等。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財力薄弱,城鄉及地區差距大,社會階層仍處於變化之中,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制還不健全,因此,我國在現階段還不具備建立一元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客觀條件。以養老保險制度為例,在國家沒有足夠的財力讓其變成普遍的、公平的社會福利時,企業職工、政府公務員和農民工等,就顯然不能簡單地用同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來覆蓋,或者雖然可以在基礎部分統一卻需要在補充部分體現差別性。因此,一元化的制度安排可以作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長期發展目標,但近期將多元化制度安排作為過渡顯然是必要的。因為這既能減少改革的阻力與即期成本,又不會扭曲邁向一元化目標的路徑。當然,就單項社會保障制度而言,如果具備建立一元化制度的條件或者經過創造條件能夠實現制度安排的一元化,那毫無疑問應當選擇一元化。

記者:社會保障作為現實生活中的基本社會制度安排,必然會受到文化及倫理道德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加入WTO並將更深入而廣泛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如何對待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沖突與交融?

鄭功成: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文化的國際交流日趨活躍。西方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需要區別對待。例如西方社會的平等觀、民主觀及生態倫理等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它們無疑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良性的文化與道德基礎,值得我們借鑒與吸收。但西方文化中的極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及利己主義,卻可能損害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有益成分,包括損害建立在家庭結構穩定基礎之上且以哺幼養老、相互扶持為基本內容的家庭保障。家庭保障既是我國傳統倫常的要求,也是現實法律制度的要求,它所具有的倫理功能與情感保障功能是社會化的保障機制所無法替代或難以完全替代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目標不應是取代家庭保障,而是要通過社會化的保障措施來滿足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和解決家庭保障中部分功能弱化的問題。所以,我們對於西方的一些文化價值觀念,應當認真加以鑒別,吸收其對我有益的,剔除其有害的。當然,對民族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也有必要加以重新認識和評估,凡有益於社會保障制度循序漸進、健康發展的,就應當堅持﹔否則,就應當放棄。

(原載《人民日報》,2002年03月23日理論版。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2年第5期全文轉載)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