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前線》:名家暢談中國夢
石仲泉 李君如 胡鞍鋼 顏曉峰
2013年07月24日11:22   來源:前線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名家暢談中國夢

中國夢:任重道遠

石仲泉:實現中國夢有四大基石

怎樣實現中國夢這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呢?習近平同志在人代會的閉幕會上講了“三個必須”。一是必須走中國道路,二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三是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是從最高的宏觀層面,也即頂層設計角度講的。將其具體化,我以為,要堅持以下四點。

一定要堅持信仰宗旨。十八大報告講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第一條講理論信仰,第二條講黨的宗旨。理論信仰是從形而上的世界觀這個抽象層面講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從形而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具體層面講的。或者說,一個是理論維度,一個是實踐維度。我們講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就是唯物史觀,即群眾史觀。我們共產黨的干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群眾史觀,就應當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心實意地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最大利益。習近平同志講道: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也是將兩者統一起來了。很難想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堅定信仰的人,能夠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真心實意地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最大利益。因此,實踐中國夢,追逐和實現中國夢, 一定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仰,一定要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偉大宗旨。

  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就是通過改革開放,才巍然屹立在亞洲東方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繼續向前發展進步的奮斗目標。中國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更離不開改革開放。要實現民族復興,就是在、也隻能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大競爭、大博弈過程中來實現。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處於世界之外,也不是處於世界的邊緣,而是身臨世界大國的大競爭、大博弈舞台的中心。不改革、不開放已經不可能了。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順應者昌,逆轉者亡,倒退沒有任何出路,隻能是死路一條。改革,無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政治體制改革,都進入了攻堅階段,進入了“深水區”,更需要勇於前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家能有這麼大的發展進步,就是堅持了鄧小平提倡的“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改革精神。當下,廣大干部和群眾對改革充滿期待,更應當像鄧小平那樣,以大無畏精神,積極穩妥地“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向前推進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定會有一個新的飛躍,民族復興的偉業定會有更加燦爛的願景。改革開放既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一定要堅持反腐倡廉。腐敗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隻要有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存在,隻要公權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和監督,就會產生腐敗。現階段的社會主義不可能消滅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產生腐敗是不可避免的。腐敗現象高發勢頭得不到有效遏制,既嚴重損壞了黨和國家的聲譽,也在日益摧毀人們的信仰信念。十八大報告指出: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我以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確確實實的危險。既然腐敗問題嚴重地威脅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那還何論什麼民族復興呢?十八大指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隻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我們衷心希望十八大的這個決策落到實處,盡早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制度體系,盡快呈現老百姓所企盼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和諧局面。隻有這樣,中國夢才能成為激勵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才會經過若干代中華兒女的持續奮斗由美麗夢想變成美麗現實。

  一定要堅持艱苦奮斗。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既有著輝煌燦爛的前景,也是我們黨矢志不移的奮斗目標,但這又是一個長期艱苦奮斗的過程。因為從目前的戰略步驟來說,第一步就是十八大明確宣布的在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未來10余年的奮斗目標。第二步就是到本世紀中葉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十八大報告宣布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三步就是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以后,繼續奮斗,接近和達到世界上最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毛澤東、鄧小平曾經提出過的奮斗目標。隻有這個目標實現之后,才談得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問題。到那時,如果達到了最發達國家水平,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率也大體與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大體相當,就可以自豪地宣布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果盡管趕上了最發達國家水平,但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率還沒有達到與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大體相當的比率,那就還要繼續奮斗。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太大,一講人均水平,一講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率,可能就還有不小距離。因此,即使達到了最發達國家水平,還不能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全畫等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與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同步的過程,是需要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不斷接力奮斗的愚公移山工程。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這就是說,我們要艱苦奮斗、頑強奮斗、不懈奮斗。

李君如:實現中國夢的辯証邏輯

一是理想與實干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中國夢的同時,首先提出的告誡就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理想,隻有通過堅持不懈地實干,才能變為生活中的現實。

二是改革與發展的關系。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一條重要的經驗是:改革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必須為破解發展中的難題服務,必須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各方面體制的實現形式,腳踏實地推進。當前,我們深化改革開放,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科學發展。因此,我們對改革進行頂層設計也好,“摸著石頭過河”也好,都必須從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實際,特別是這個階段的發展要求出發。隻有從實際出發,圍繞發展的任務和要求來推進改革,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我們期盼的中國夢。

  三是機遇與挑戰的關系。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抓住21世紀頭20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就從根本上說明了圓夢的過程,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自己的過程。但是抓住機遇的過程,往往就是經受各種挑戰和考驗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深化改革開放、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機遇與挑戰的關系。為了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唯有緊緊抓住今天依然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勇敢應對各種挑戰,才能將中國夢的美好希望變為美好現實。

胡鞍鋼:實現中國夢的根基、主體、核心

實現中國夢要以中華文明為根基。在世界四大古文明當中,中華文明是唯一綿延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它與中華文明緊密聯系,是有根的民族復興。中華文化貴和尚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家國為本、團結統一的群體氣質,包容創新、崇道愛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命之本、力量之源。


  實現中國夢要以全體中國人民為主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全體中國人民追求個人幸福與美好生活之夢的聚合體,又是最廣大人民的個人幸福夢得以實現所必需的國家統一、長治久安、團結穩定、富強民主、社會和諧等國家公益性產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就是為全體中國人民提供國家公益性產品的過程。人民個人之夢的實現必須依托與國家公益性產品相對應的國家之夢、民族之夢的實現。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個人之夢聚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國家夢、民族夢,體現了中華民族整體與中國人民個體之間的利益同一性、命運同一性、夢想同一性。

  實現中國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還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和決策機制不斷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更加適合中國國情,並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黨的建設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執政目標更加清晰,戰略規劃更加科學,黨的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和執行能力更加強大﹔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興協商民主、凝聚政治合力,結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盡管復興之路“其修遠兮”,但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中國共產黨決心克服任何艱難險阻。民族復興歷史宏願的實現,不僅是現實的可能,更是未來的必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對經典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超越與創新,更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模式的超越與創新。隻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民主體性,保証民族復興的成果為全體中國人民所共創共享﹔也隻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証中國政治制度對國情的適應性、對西方國家基本制度的優越性,保証國家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快速追趕和超越。

  實現中國夢以共建大同世界為根本目標。毛澤東早在1956年就曾預言,進入21世紀,中國將對人類做較大貢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對人類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堅持中華民族是世界各民族中平等一員、其他各國各民族之間也彼此平等。全面對外開放、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全面參與世界治理,在減貧、疾病防控、應對氣候變化等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公共事務、公共產品方面承擔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作出越來越多的國際貢獻﹔積極推動南方國家的南南合作,消除全球最大的不平等、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南北鴻溝,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促進人類共同合作,謀求人類共同繁榮、實現人類共同富裕。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顏曉峰專欄
· 胡鞍鋼專欄
· 李君如專欄
· 石仲泉專欄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