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心向背事關事業成敗。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是遏制奢靡享樂之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匯聚正能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既要求實效,也要保長效﹔既要要求領導干部自覺,同時要加強制度約束和違紀懲處力度,必須把思想教育、制度約束和嚴厲懲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端正黨風、清理政風、重塑民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匯聚起堅韌不拔、攻堅克難、奮發圖強、一往無前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關鍵詞:艱苦奮斗﹔匯聚﹔中國夢﹔正能量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進而指出:“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事關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1]。這一論斷深刻闡釋了新形勢下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價值和重大意義。我們隻有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凝聚黨心民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強大正能量。
一
艱苦奮斗精神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奮發圖強、艱苦創業、樂於奉獻的英雄頑強的斗爭精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今中外,國家興衰,政權更迭,概莫能外。我們黨正是總結了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無論在革命、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始終把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傳家寶,堅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
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成長壯大、成就偉業的,也是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發展事業、建設國家的。早在1934年1月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2]。建國以后,他又明確提出:“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3]。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培育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就是艱苦奮斗精神的具體體現。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奪取了全國政權;戰勝了各種困難,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改革開放以來,針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鄧小平強調:“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於克服腐敗現象”[4]。江澤民提出:“要深入地進行國情教育,提倡艱苦奮斗、勤儉辦一切事業的精神,克服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5]。胡錦濤進一步提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努力。”[6]廣大黨員干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創業,大力發展生產力,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涌現出了孔繁森、李潤五、馬恩華、李國安、郭明義、楊善修等一大批艱苦奮斗、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好黨員好干部,人們從實踐中看到我們黨的好傳統在新時期得到了發揚光大。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的艱苦奮斗的好傳統好作風,在相當一部分黨員和干部中被淡忘了。有的同志甚至對艱苦奮斗的口號產生了誤解,認為艱苦奮斗是戰爭年代、困難時期、落后國家提倡的一種精神,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國家的實力、人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吃點喝點沒什麼﹔認為發展市場經濟需要禮尚往來,請客送禮是正常交往的需要,公款消費是拉動內需的手段,提倡艱苦奮斗與當今改革開放搞活的時代精神不合拍,艱苦奮斗已經過時了﹔更有甚者,有的人把腐朽當神奇,把癰疽當寶貝,崇尚西方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質享受,把吃苦耐勞看成迂腐和“傻冒”,把揮霍浪費當作慷慨大方﹔把勤儉朴素當作寒酸和低賤,把吃喝玩樂作為人生的樂趣。
由此而來的是,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的現象盛行起來。一些地方,樓堂館所何其豪華,迎來送往何其熱鬧,前呼后擁何其壯觀,鳥語花香何其艷麗,觥籌交錯何其鋪張﹔而且都是打著各種需要的旗號,不僅要吃飯喝酒,還要搞洗浴、桑拿、唱歌、打牌一條龍活動。有的干部任意揮霍公款大吃大喝,一桌飯吃掉的就相當於一個貧困戶一年的口糧﹔有的干部好大喜功,擺花架子,奔波忙碌於慶典、宴會、舞會之間,喝得軟綿綿,玩得天昏暗,樂此不疲﹔有的干部恣意放縱欲望,追求豪華享受,金表華服、珍饈佳釀、豪宅別墅、名車美人樣樣俱全,住宿要五星級酒店,出行要警車開道﹔有的干部隨意決策,鋪張排場,國家資財損失浪費成千上萬元毫不心疼﹔有的干部假借參觀考察之名,利用公款游山玩水,玩膩了國內玩國外﹔有的部門和單位不管條件是否允許,工作是否需要,競相攀比購買高級轎車,配置手提電腦、復印打印電傳一體機,超標准修建辦公樓,用公款購買或裝修領導干部住宅,以此擺闊﹔有的部門和單位熱衷於搞名目繁多的紀念活動,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濫發紀念品、禮品和補貼、津貼。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竟置群眾溫飽於不顧,擠佔、挪用扶貧資金、救災款項,發獎金、買汽車、蓋樓房。
餐飲環節上的浪費現象尤其令人痛心。2013年1月16日,一家企業在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行年會,30桌酒席,餐飲標准每桌4800元﹔1月20日,一家國企在廣州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舉行聯歡會和表彰大會,共擺了70多桌宴席,每桌價位3900多元,據介紹這些飯菜40%都剩下了。根據中央電視台的報道,中國餐飲業每年要倒掉約兩億人一年的口糧。在新華社的報道中,“剩宴”浪費觸目驚心。目前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如此龐大的公款吃喝數額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擠佔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更重要的是在我國人民總體上還不富裕,還有大量群眾因下崗、失業生活仍很困難的情況下,這種奢侈浪費行為必然引起群眾怨恨而疏遠黨群干群關系。
上述問題雖然出現在部分地方和單位及少數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十分嚴重。一是踐踏了黨的政策和原則。群眾總結說:“酒杯一端,政策放寬﹔裙子一響,原則丟光”。正是在酒酣耳熱之際,軟玉溫香之時,一些干部把黨的政策原則丟到了腦后,不該說的話照說,不該辦的事照辦。二是破壞了黨的紀律。人事問題跑風漏氣,乃至封官許願、買官賣官等行為往往是在吃喝玩樂、觥籌交錯之中發生的。更重要的是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眾對腐敗現象是深惡痛絕的,而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現象正是更嚴重的腐敗問題得以藏身和蔓延的溫床,社會上的不正之風,許多都與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人民群眾對此自然是難以原諒的。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就會把我們的黨風搞壞,把干群關系搞砸,把人心搞散,就會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基,就會打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