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人民日報理論版

賴德勝:和諧勞動關系助圓中國夢

2013年07月05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並闡述了中國夢的意義、內涵和實現途徑。今年4月28日,他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進一步指出: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們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這深刻地揭示了創造性勞動與中國夢的內在聯系,為中國夢的實現指明了方向。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靠創造性勞動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是國家夢、民族夢和個人夢的有機結合,而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民幸福。隻有每個人都為實現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夢想不斷變為現實的源泉是什麼?可能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勞動潛能的釋放,是每一個人都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勞動創造價值。但勞動能創造多少價值,又取決於很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力的素質和決定勞動力配置、使用、激勵等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素質高的勞動力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馬克思所說的復雜勞動是自乘或多倍的簡單勞動,大體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方面,同樣素質的勞動力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所創造的價值差別很大。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財富能夠像泉水一樣不斷涌流,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勞動力的配置、流動、激勵等制度安排發生了巨大的正向變化,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逐漸發揮基礎性作用,按勞計酬、按貢獻計酬的原則在收入分配實踐中得到比較好的體現。200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中國工人”作為一個群體列為年度人物,是因為中國工人踏踏實實的勞動推動著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並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國夢,但我國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收入差距較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因此,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直接關系中國夢的實現。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使創造性勞動有更大的施展舞台、使人的潛能有更大的釋放空間。因為,過去的增長更多是要素投入驅動的增長,未來要轉到創新驅動的增長。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既有賴於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也有賴於人力資本的釋放和創造性勞動比重的提高。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以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迅速,勞動力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束縛人力資本潛能釋放的條條框框仍然很多。近年來多有討論的“錢學森之問”,實際上是對我國創造性不足原因的追問。多數人認為原因在學校和教育,其實更根本的原因在於勞動,在於勞動力的配置、流動、評價、激勵等仍存在諸多問題,抑制了創造性勞動。因此,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像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下一頁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