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養老金既涉及公平又涉及效率
關於養老保障問題,近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因為它涉及到千家萬戶。
首先最引人關注的當然是推遲退休年齡。一年多來,我在不同場合老講這個問題,自己都已經講煩了,隻想簡單說幾句:所有的社會政策,最終都會是政治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跟歐美國家比較,因為階層結構不一樣。歐美社會主要以中產為主,以白領為主。相對來說,白領階層可能比較容易接受延遲退休﹔但藍領工人卻難以接受,這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一樣。當今中國的階層結構正好相反,70%是藍領,隻有20%多一點是白領。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大多數人是反對推遲退休年齡的。所以,我們今天不能這樣做,非要做,會出大問題。
另外,如是說規定65歲退休,並且有辦法保証每個人干到65歲,這也沒問題。但是,在當今中國,女的到40歲以上,男的到50歲以上,大多數人就找不到穩定的工作了。而在這段沒有穩定收入的時間裡,卻還要求他們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原來到50歲、55歲或60歲退休,都是苦捱著。現在再推遲到65歲,難以接受,如果強做硬做,后果不堪設想。
第二個問題是“雙軌制”。“雙軌制”是一個現象,本質問題是企業職工的退休金太低,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雖然現在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平均到了1800元或1900元,但是在中國講收入平均線,一定要注意,就是其實隻有三分之一在平均線以上,而其余的三分之二都在平均線以下。所以,用“一軌制”來解決“雙軌制”問題是辦不到的。因為養老金的問題既涉及“公平”,又涉及“效率”,以一個制度要同時顧及“公平”和“效率”,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用兩個制度,即一個是基本養老金,一個是補充養老金﹔基本養老金講公平,所有的中國公民都拿同樣水平的養老金﹔補充養老金講效率,跟工資、跟貢獻、跟效率挂鉤。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清醒,如果按“一軌制”的思路去做,統統合並,肯定會出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最近發現,吵吵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人,最起勁的並不是研究社會保障的人,而是搞金融的人。最近在海南開會,我聽到18.3萬億“缺口”一個說法,有一個專家說了這個天文數字的來龍去脈。他說,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缺口是1.7萬億。要解決這1.7萬億的缺口問題,就要籌很大的一筆錢。假設我們可以獲得的利潤或利息是10%,那麼這筆錢就是17萬億。再加上成本,就成了18.3萬億。這不是忽悠人嗎?后來我分析,這些金融專家一直想在中國搞資本市場。中國有幾十萬億的居民儲蓄,卻搞不成資本市場。為什麼不用銀行的錢去搞資本市場?我想,是因為銀行的錢每個人有明晰的產權。但是,大家知道,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沒有個人產權的。所以,他們就要做實個人賬戶,然后再用這個實際上產權不知歸誰的錢去做資本市場。因為這個錢沒有明晰的個人產權,所以他們怎麼玩都行。當然,這都是我的分析。
資本市場好還是不好?我不是研究金融的,不能下結論。但是,我的確不太信任這些專家,不放心他們用養老保險的錢去搞資本市場。中國的股市早就給專家們弄殘了,現在銀行的錢又出問題了,最近,中國的銀行正在鬧錢荒,養老保險的錢會不會也跟股票一樣弄殘了。
第四個問題是,我們講國外經驗的時候,不能人雲亦雲,跟著吵吵。現在我們通常說到歐債問題,就歸因於歐洲人太懶,福利太高。但是我認為,歐洲的問題,本質問題是資本出逃。出逃的原因不完全是通常所說的人工成本問題,實際上還有其他很多影響因素,譬如環境保護,譬如消費者運動。我們現在對發達國家的環境非常羨慕,其實他們並沒有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資本流向第三世界的同時,把環境問題也捎帶過去了。基本上沒了制造業、加工業,他們的環境就這樣好起來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但是,這樣做的后果造成了嚴重的失業問題。實際上,中國的問題,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就業問題,而不是老齡化。學習國外的經驗,一定要看清中國國情。(唐 鈞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秘書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