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增添強大動力
上海理論界深入研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
2013年06月25日13:25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個自信背后的三個自覺

王國平

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表達。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背后的自覺,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國夢的共同需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背后存在著三個自覺,即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性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選擇、人類文明成果的積極汲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質上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種實現形態。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適應社會發展規律的一種趨勢性的社會形態選擇,反復被二戰以后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矛盾發生和廣泛展開的實踐所驗証。資本主義制度內生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恰恰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前提,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又為科學社會主義注入了持續的活力,鑄就著新制度競爭和發展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主要基於如下判斷: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歷經曲折、坎坷,艱苦探索而概括形成了包含道路、理論、制度有機統一,並被實踐反復証明具有光明前景的創新型社會形態。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內容無一不是基於30多年改革開放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產物。

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的進程中,人類文明成果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然而,若從最集中並具有典型價值的角度去判斷,發展文明、生態文明和人性文明這三者更具有代表性。社會運行過程中的制度形態,其適應性、優越性必須體現為與人類文明尤其是三大文明的對接、吸納和優化。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同樣如此。

就發展文明而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伴隨的經濟社會實踐,是世界相應階段發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表現為“中國制造”的經濟發展領域更顯突出。從世界角度看,至少帶來三大收益:其一,產業提升。垂直專業化分工鏈中的高端不斷向上拓展,從而帶動產業層次整體持續升級。其二,消費者獲利。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獲益主要體現在用更少的投入獲得同量甚至更多的消費福利。其三,世界經濟秩序的重要承載者。“世界離不開中國”就是最直白、最通俗的解讀。從國內發展看,“中國制造”意味著改革開放的直接成果。改革開放使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自給型發展狀態步入WTO框架下的世界經濟平台,“中國制造”則是主要參與形式。

生態文明其實是發展文明的必然產物。人類在發展文明追求、實現過程中,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活質量提升的需求愈來愈高,但生態壓力卻日趨增大。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等為標志的生態文明需求相繼誕生並逐漸成為全球性追求。為此,我國政府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而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概括為5個方面,其中就包含生態文明建設。

人性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和基礎。這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的不斷提升,即人性化、人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人性化涵蓋追求福利、崇尚自由、樂於贊譽和珍惜生命等等﹔人權是人的利益實現與發展需要在法律上的實現形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則是人性化的理想境界及其實現的最高階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是其核心價值。實際上,人性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正是由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最早提出,並成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根本的終極追求。因此,人性化、人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人本思想的邏輯主線和核心價值,是人類文明的經典和結晶。

綜上所述,實現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這理應植根於科學社會主義理性取向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積極汲取。堅持三個自信,深度拓展三個自覺,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持續科學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

(責編:吳斌、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