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韓國大選的特點是全社會就“公正”問題形成了共識,“經濟民主改革”與社會福利建設成為核心訴求。在此基礎上,選舉中的“地域主義”等情感對抗弱化,各政黨之間的政策差異變小,形成了協商與妥協的氛圍。
一、韓國社會圍繞“公正”問題達成社會共識
(一)“公正”成為韓國社會的核心詞
2012年,韓國歌手“鳥叔”的“江南style”走紅全球。首爾的江南區在韓國人眼中是流光溢彩的富人世界,是金錢、智慧、美女、時尚與名校匯集的地方。
在韓國文化裡,自嘲和揶揄是表達心酸與不滿的常見方式,“江南style”艷俗的歌詞與滑稽的舞蹈動作撩動的是為生計奔忙的普通韓國人的無奈和不滿。
這種情緒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叫停韓國經濟高速增長之后就開始滋生,隨著韓國經濟進一步全球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對未來喪失信心,對政府感到不滿。
2008年上台的李明博政府是保守陣營韓國政壇劃分為“保守陣營”和“民主陣營”。“保守陣營”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強調通過發展經濟解決社會問題。“民主陣營”則更注重社會平等、分配和福利。“民主陣營”的代表人物如金大中、盧武鉉都曾是韓國民主革命時期的民主運動人士,也被稱作“左派”。“保守陣營”通常被認為是“財閥”等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也被稱作“右派”。的代表,實施了一些有利於財
閥財閥是指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的企業集團:(1)由多個企業構成,並且經營范圍涉及多個產業領域﹔(2)集團內部企業之間存在著復雜的資本與商品流動,形成了緊密的聯系網絡,單個企業在必要時會為集團整體利益作出犧牲﹔(3)所有權和最終支配權屬於某個家族﹔(4)經濟規模龐大,在韓國經濟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根據韓國証券交易所的數據,在今天的韓國,除浦項制鐵之外的所有非金融類大型企業都屬於某一財閥。學者們在研究韓國財閥時主要以經濟規模列前30位的財閥為對象。前30位財閥之間的經濟規模與影響力又有很大差別,其中前5位財閥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影響力尤其巨大,成為研究重點,這5個財閥是三星、現代、LG、樂天和SK。等大企業的政策,強化了對互聯網輿論和街頭示威等民眾意見表達渠道的管制,進一步引發了社會中下層以及民主陣營的批評。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促使很多國家都重新思考“公正”問題,這股風潮也吹到韓國。2011年,保守黨派的首爾市市長針對教育廳免費提供學生餐的計劃提出異議,發動市民進行投票以決定這項政策的受惠范圍和實施時間,結果引發了一場關於社會公正與福利的大討論。這場討論一直持續到2012年,成為韓國大選的核心議題。本次大選之初,三名有力候選人勢均力敵,分別是保守黨性質新世界黨的朴槿惠、民主黨性質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以及無黨派的安哲秀。他們的支持人群雖然分別是韓國的右、左、中三派,但三人都把“實現社會公正”作為其政策核心。
(二)通往“公正”的韓國道路:“經濟民主改革”與社會福利建設
“公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過去十多年中,韓國人在“要公平還是效率”、“強化分配還是提升競爭力”這樣的兩難選擇中不斷搖擺。因為韓國一方面面臨愈演愈烈的兩極分化,另一方面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加劇兩極分化的財閥同時又是韓國競爭力的代表。然而在2012年,社會輿論圍繞“公正”這一問題給出了一邊倒的結論,那就是韓國要進行“經濟民主改革”,要加強社會福利建設。
“社會福利”是許多國家選舉時經常出現的話題,而“經濟民主改革”則是一個具有韓國特色的課題,其矛頭首先指向財閥。韓國具有“小國家、大企業”的特點。以2010年為例,這個人口不足4900萬的國家擁有14家世界500強企業。韓國30大財閥的銷售額和資產規模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佔到了全國的50%,之后財閥壟斷愈演愈烈,其內部又出現分化,三星、現代、SK、LG和樂天五大財閥成為財閥中的巨頭。2010年五大財閥的銷售總額佔韓國GDP的557%。相關數據來源:韓國銀行,《企業經營分析》相關年度數據。20世紀八九十年代,財閥利用其與政府的緊密關系獲得銀行貸款,在國內外多種產業領域進行非理性擴張,其過高的負債率及集團內部循環出資、相互擔保的結構是韓國遭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此后,對財閥進行嚴格監管成為韓國社會的共識。但財閥已經成為韓國經濟的主體,而且其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限制和監管財閥的政策法規往往難以完全實施,政府與社會團體針對財閥家族違法行為的訴訟往往以失敗告終。財閥憑借其壟斷地位以及新經濟自由主義的東風從容應對來自政府和市民社會的改革壓力,把自己塑造為效率和國家競爭力的代名詞。政黨、政府、司法、媒體、研究機構甚至市民團體都很難擺脫財閥的影響,財閥或公開或隱秘地對抗和利用這些權力,破壞了社會公正。
監控不足的財閥往往會做出損害股民、雇員、消費者、中小企業正當權益的行為,從而使韓國經濟民主狀況惡化。財閥家族所持股份往往僅佔整個集團股份的1%左右,但是重要決策職位都由財閥家族成員擔任,總裁個人的利益與判斷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經營。財閥集團的經營權在家族內部傳承,其過程中還經常出現逃避遺產稅等違法行為。與職業經理人相比,財閥家族管理的企業對工會更加敵對,這是韓國長期以來勞資關系僵化的原因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財閥企業不斷提高企業中“非正規職”韓國把兩年以下的短期合同雇佣、以日為單位的雇佣、Part time雇佣以及外包勞務雇佣統稱為“非正規職雇佣”。韓國企業具有終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傳統企業文化,“正規雇佣”的勞動合同上不寫明雇佣時間,在工會的壓力下,企業沒有充分的理由無法與其解除雇佣合同。“非正規職”除了工作崗位不穩定之外,比“正規職”的工資水平低、享受到的保障和福利少。的比例。韓國勞動雇佣部的統計結果顯示,2011年“非正規職”的工資收入是“正規職”的61%,所能享受的福利保障也更少。“非正規職”的雇佣合同期為兩年,不受傳統工會的保護,在勞動力市場上缺乏議價權。財閥壟斷了買方和賣方市場,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都成為受害者,而中小企業難以成長也是造成韓國就業崗位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經濟民主改革的社會輿論基礎已然成熟
財閥改革難題是韓國社會的沉疴痼疾,此次選舉中韓國社會對經濟民主的呼聲之所以空前強烈,除了對李明博保守政府的親財閥政策不滿之外,更根本的原因是失業率上升、退休年齡提前以及“非正規職”的增加加劇了兩極分化,韓國社會的“公正”天秤已經從“自由競爭”倒向“公平分配”。韓國統計廳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韓國中產家庭的比例下降到64%。韓國人的自我感受更加糟糕,2012年8月現代經濟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層的韓國人隻佔464%,501%的被訪者認為自己是低收入層,191%的被訪者認為最近五年自己的階層地位在下降,981%的人認為今后階層上升移動很難。韓國經濟周評.中產層正喪失自信.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本部,(2012-8-20)http://wwwhricokr/board/reportListasp?firstDepth=1&secondDepth=3。2011年韓國的失業率為113%,其中青年人群(15—29歲)的失業率高達219%。焦點報告:世界經濟危機過后雇佣寒潮依舊.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本部,(2012-1-20)http://wwwhricokr/board/reportViewasp。與此同時,企業的退休年齡提前到50多歲,甚至是45歲,被韓國人稱為“四五停”。2011年韓國勞動雇佣部的統計顯示,韓國非正規職雇佣者佔韓國所有被雇佣者的30%,工會認為這一比例達到48%,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以下簡稱“OECD”)國家“非正規職”的平均比例僅為10%左右。來自經濟領域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了社會質量。韓國連續九年都是OECD國家中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2010年每10萬人中自殺人數為312人,是OECD國家平均數的3倍。離婚率也一路攀升,在OECD國家中同樣排第一位。出生率則不斷下降,2011年為1244,在OECD國家中排倒數第一位。這些不斷惡化的指標時常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財閥和政府成為韓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人們認為政府在財閥面前軟弱無能,政客們為了自身的幫派利益忙著爭斗扯皮,卻無力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