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辛向陽:實現中國夢就要破解四道“中國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研院研究員 辛向陽
2013年06月24日08: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實現中國夢就要破解“中國難題”

■實現中國夢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不斷破解“中國難題”,在更高的層面上重新煥發中華民族的創新活力,為人類作出更新更多更大的貢獻。

在今年兩會閉幕式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就把中國夢與每一個中國人緊緊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應當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每個人都應當成為實現中國夢的積極推動力量。

實現中國夢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和現實優勢。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我們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礎,也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願。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制度先進性的紅利外溢,成為世界性“國家夢”的國家都是在其社會形態具有典型意義的時候出現的,因而其制度比較先進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這樣的制度。

四個“中國難題”

當然,實現中國夢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中國難題”。

第一個難題就是存在“利益鐵藩籬”。2012年12月,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由於制度不完善、法規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本屬於廣大民眾的利益被少數人所獨佔,並呈現出剛性化的特點:其他人很難進入被少數人獨佔的利益領域﹔其利益一旦被觸及,就會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就像李克強所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這就是典型的利益藩籬。既有傳統資源性領域的藩籬,也有公共服務領域的藩籬﹔既有行政壟斷領域的藩籬,也有行業監管領域的藩籬。

第二個難題就是存在著“制度天花板”。例如,有些制度原本是為了激勵科研人才更多更好地出成果,但由於制度會帶來很多的附加利益,包括收入、住房、交通以及醫療等方面的高收益,於是制度的受益者就會長期地佔有或者終身佔有該利益,后來的年輕人就會逐漸被制度堵死發展的空間。又如干部選拔任用中的挂職制度,原本是為了使一些干部能夠更多地接觸實際,更好地成長,但由於設計不完善,造成一些挂職者成為升職中的“空降兵”,這些“空降兵”往往能夠繞開干部選拔任用中的某些程序與環節,不僅造成選拔程序的虛化,而且會嚴重傷害那些在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兢兢業業工作的干部。有些產業政策像玻璃門,設定了一道又一道的門檻、禁區,使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很難進入,這就限制了許多人進行創新的權利。

第三個難題就是存在著社會流動的“堰塞湖”。這突出反映在教育上。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紀寶成在今年3月曾經講:“現在幾乎沒有市委書記、市長與縣委書記、縣長的孩子上職業院校,就連說職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沒有上職業院校。”“職教簡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詞。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職業院校是無奈之舉。”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與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數據也指出:2012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農村戶籍學生佔到在校生總數的82%,中西部地區的學生佔在校生總數的70%﹔父母為農民、工人的學生人數佔調查總人數的80%。

第四個難題就是存在著特權的“金鐘罩”、“鐵布衫”和“隱身衣”。由於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特權思想的影響,加上市場經濟某些“資本權力”的滲透,少數領導干部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的特殊人。他們把特權作為一種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無論做什麼事都是一路綠燈,在任何領域都是VIP。這些隱形的特權往往是以犧牲普通人的利益和發展機會為前提的。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辛向陽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