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為配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本刊即日起開辟“群眾路線面面觀”專欄。專欄文章闡述新形勢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方式方法和目標,探討教育實踐活動的新情況、新問題,梳理群眾路線的豐富內容和寶貴經驗,有針對性地回答熱點問題,探討如何建立踐行群眾路線的新制度、打造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敬請專家賜稿,敬請讀者關注。
社會心理的變化,同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有內在聯系。我國目前社會心理主導方面是健康、向上的,有利於深化改革﹔同時又具有矛盾、復雜、多變的特點。社會心理的變化在各階層中都有表現,且彼此密切相聯。看黨群關系,不能忽視干群等社會心理因素。下面從黨群關系角度,對干部和群眾這兩大群體做些分析。
■怎樣看待當前干部心理
當前干部心理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如建功立業心理、競爭心理、開放心理等明顯增強﹔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於黨群、干群關系的心理。
(1)“浮躁”心理。如一些干部工作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願做打基礎管長遠的事,熱衷於短、平、快﹔仕途上急於升遷,往往一個板凳還沒坐熱,就開始經營下一個升遷計劃,甚至投機鑽營、跑官買官。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當前干部隊伍中“存在較嚴重浮躁心理”的佔28.6%,認為“有浮躁心理”的佔62.3%,說明干部浮躁心理已經成為當前干部隊伍不可忽視的問題。
(2)“焦慮”心理。干部因肩負著“發展與責任”雙重擔子,承受著比一般群體更大的心理壓力。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領導責任問責制”、“績效評比考核制”等干部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使一些干部產生對個人發展前途的焦慮﹔二是新興媒體和網絡的發展,加大了社會對干部言行的監督力度,來自社會的輿論、反響和評價,對領導干部造成壓力﹔三是中國特殊的國情,使掌握一定人財物支配權的干部,必須分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構建或維持復雜的人際關系﹔四是來自本領恐慌方面的壓力。上述種種,使一些干部產生明顯的心理“焦慮”。
(3)“不平衡”心理。市場經濟使干部在現實中面臨各種權、錢、色的誘惑。要抵御這些誘惑,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撐,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定力”。而在干部隊伍中,不同程度地出現理想信念淡薄,功利主義色彩濃厚的傾向。一些干部無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正確看待個人的付出和得失,錯誤地認為,論辛苦貢獻,自己不比社會上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差,總覺得自己吃虧。還有一些干部愛打“小算盤”,為個人升遷進退而苦惱,為個人名利得失而盤算,在上下左右的對比中心理失衡。
(4)矛盾心理。在對待改革態度上,有些干部存在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現在的改革已經進入政府自身改革階段。干部的矛盾心理,使某些領域的改革難以有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