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郭建寧:“和”並不是沒有矛盾與斗爭
——“和”文化的基本內容與當代價值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2013年06月19日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和”文化與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是“十八大”提出來的,“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部分寫得特別好,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等等。當然實踐中有一些反差,就是嚴重的水污染和霧霾天氣。因此,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文化對於生態文明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想強調的是,美麗中國不僅僅是一個生態文明的概念,也是一個倫理文明的概念。美麗中國應該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統一。美麗中國要基於美德中國,沒有美德中國就沒有美麗中國。當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道德失迷、價值失迷、文化失衡、社會失信、人文精神失落,以及主流價值觀邊緣化,道德底線下滑,社會公信力下降,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前不久北大召開了“五四”理論研討會,主要討論五四精神、北大傳統與中國夢。大家發現,100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認為中國有道德,缺的就是科學與民主。吊詭的是100年以后,我們神九上天,蛟龍潛海,北斗定位,科學大大發展,民主也在行進中,而原來引以為豪的強項道德、誠信好像丟失了。因此我們今天呼喚的“德”先生,既是“民主”的德先生,也不能忘了“道德”的德先生。

  實現中國夢需要思想與文化的引領,也需要道德作為基石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創造了經濟奇跡,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今天,我們要在經濟奇跡、經濟崛起的同時,實現文化復興。因為大國崛起,不僅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不僅是經濟增長,也是文化增長;不僅是經濟發展,也是文化發展;不僅是經濟繁榮,也是文化繁榮;不僅是經濟復興,也是文化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終一定要體現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即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傳承創新,發揚光大。中國的社會進步最終一定要體現為中國人的進步,即每一個人和整個民族道德修養,精神風貌,文化水准、健康人格的整體提升。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擔當,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郭建寧專欄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