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講求方式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一重要思想,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根本指針。
行政體制改革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堅定改革信心,堅持正確的改革觀,又要講究政治智慧,講求方式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積小勝為大勝,既不能“簡單化”盲目冒進,也不能“復雜化”畏縮不前,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都要歷史地研究、系統地分析、現實地解決。要按期保質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艱巨任務,應著重把握好四方面的關系。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一是關於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關系。合理的東西不一定合乎實際,尤其是目前我國改革處於攻堅階段和“深水區”,牽一發而動全身,應首先從理論層面搞清楚,搞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就行政體制改革而言,應務求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努力做到方向要正確、步子要穩妥、方法要得當。
對於一些從理論層面尚未闡述清楚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充分尊重地方的首創精神,鼓勵大膽嘗試,堅持在試點中探索、在實踐中總結、在執行中完善,通過改革成果消除模糊認識、聚合推進改革的正能量。
對於理論層面已經闡述清楚、需要在實踐中加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這一命題,各級政府都應按照要求,結合實際,切實轉變職能,切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樣齊”,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
特別是,中央政府應加強經濟社會事務的宏觀管理,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把更多的精力轉到制定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
地方政府則應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做好面向基層和群眾的服務與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二是關於責任性和科學性的關系。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推動行政體制改革,既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經常深入實際了解實情,做到“既走馬觀花,也下馬看花,有時還拴馬栽花”,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進行科學歸納分析,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對於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改革,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這一命題,絕不能就事論事,要“跳出改革看改革”,從公共管理學的角度出發,站在更加宏觀的層面,認真分析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地方實際情況,應把著力點放在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上,做到財力與事權相匹配、權力與責任相一致,克服“權力有限、責任無限”這一突出問題。
三是關於繼承性與創新性的關系。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既要堅持好的傳統,又要進行新的開拓,在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等方面更應如此。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本屆政府也向社會公開承諾,五年內“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在嚴肅機構編制管理方面,多年來“一支筆”審批、“實名制管理”、編制人社財政三部門相互約束機制等制度辦法發揮了有效作用,但有的地方違規問題屢有發生,這種情況應嚴格制止。
此外,還應走公開透明之路,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凡不涉及國家秘密的機構編制事項均可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這不僅有利於對權力的監督,更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當前許多地方推行的行政服務大廳、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等都是這方面成功的范例。另外,有的地方還試行領導干部機構編制離任審計制度等好經驗好做法,應注意總結推廣。
四是關於“切一刀”與“不一刀切”的關系。我國地域遼闊,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大,即使在同一省份,不同地市、不同縣區情況也不一樣。因此,各地應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文件要求“切一刀”進行改革,破除一切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但同時改革又“不一刀切”,應緊密結合實際,突出地方特點,防止將改革“泛化”。
比如,中央文件已經明確提出,地方政府機構設置要體現本級政府的功能特點,機構的具體設置形式、名稱、排序等,可在中央規定的限額內,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定,不統一要求“上下對口”。縣鄉兩級政府工作具有綜合性、應急性特點,其功能定位、職能轉變和機構設置要區別對待。而就鄉鎮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而言,各地情況更是千差萬別。
又比如,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較高的地方,可以實行“以錢養事”、“花錢買服務”的制度。但如在其他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強行推進這樣的制度,效果不一定好。因此,要堅定信心“切一刀”搞改革,但“不一刀切”,而是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分步推進。(作者單位:中央編辦事業單位改革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