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新型城鎮化發展助推實現“中國夢”
王海燕
2013年06月13日08:4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選“中國夢”的這一解讀,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地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寄托著13多億中國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堅實的物質基礎,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實現“中國夢”需要持續健康地發展,需要在不斷地發展中實現成果由人民共享,進而凝聚全國人民的共同力量來推動。城鎮化是中國最大的內需和發展潛力所在,是中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實現持續平穩發展的最大動力。城鎮化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願望,是富裕農民、造福人民的重要途徑。城鎮化發展將助推實現“中國夢”。

  一、城鎮化發展將為實現“中國夢”奠定物質基礎

  第一,城鎮化有利於擴大內需,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第二,城鎮化發展將推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第一,城鎮化有利於擴大內需,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2.6%,但若僅按城鎮戶籍人口統計,城鎮化率也就在36%左右。未來20年左右,中國城鎮化將會保持一個較快的速度,屆時城鎮將新增3億多人口,這意味著3億多人消費觀念的更新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意味著巨大消費潛力的釋放。目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是農村居民的3.1倍左右。如果一個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費至少將擴大到3倍以上。3億農民轉化為市民,按目前城鄉居民年消費量測算,總共可以新增3萬億的消費需求。同時,城鎮化必然帶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住房開發等多方面投資需求。據有關專家測算,每增加1個城市人口可帶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新增3億人口將會帶動新增投資150萬億元。如果加上目前在城市2.6億沒有戶籍人口的農村轉移人員,全部做實,都變為城市人口,將帶動更多量的新增投資。城鎮化帶來龐大內需的釋放,一方面將為我國經濟未來20年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從根本上扭轉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出口帶動的局面,實現經濟發展由內需帶動,進而削弱國際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提高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第二,城鎮化發展將推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城鎮化和工業化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它們是一個相伴而行、相互促進的統一發展過程,具有很強的同步性。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發展需要勞動力,就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不斷聚集,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同時,隨著城鎮勞動力和農民素質提高,一方面會不斷滿足工業化升級對勞動力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會使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並且日趨多樣化和高級化,這進一步會推動工業化向更高階段的發展。從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看,農業現代化是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城鎮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並帶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現代化是基礎。推進城鎮化,要靠夯實“三農”基礎來支撐。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業人口將大量轉移到城鎮,這將為農業生產經營實現機械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創造有利條件。信息化是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城鎮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載體,信息化是城鎮化的提升機。城鎮化對信息化具有推動作用,而信息化對城鎮化具有帶動作用。一方面,城鎮化能夠為信息化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信息產業提供需求,使信息化在城鎮裡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夠提升和整合城鎮功能,改善城鎮產業、就業結構,提高城鎮居民素質,使城鎮功能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信息化在推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四化協調、同步發展有利於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責編:萬鵬、李曉明)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