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夢”:科學性、人民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2013年06月08日14:31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民族復興如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的一艘航船,如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今天,如何在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的關頭,成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有點燃全體人民創造熱情的藍圖和願景。中國夢,無疑正是這種歷史脈動的潮聲、時代精神的口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認同,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國夢是近代以來無數革命先驅探索和奮斗的目標,是改革發展理論的總結和提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中國夢具有堅實的基礎和深刻的內涵,體現了科學性、人民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中國夢體現了科學性,是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的統一

道路選擇:歷史演進與時代趨向的統一。中國夢能否實現,關鍵是要走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探索進程的歷史選擇,是全球化時代中華民族抓住機遇跨越式發展的現實要求。我們黨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實踐中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什麼是發展、怎樣發展等歷史性課題,使神州大地展現出勃勃生機。民族復興如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的一艘航船,如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今天,如何在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的關頭,成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有點燃全體人民創造熱情的藍圖和願景。中國夢,無疑正是這種歷史脈動的潮聲、時代精神的口號。

奮斗目標:民族振興與個人發展的統一。中國夢的目標是要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一方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另一方面,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全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樣的中國夢是整個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是億萬人民世代相傳的夙願,它本質上是無數“個人夢”的匯合和升華,代表了歷代中國人對幸福的不懈追求,體現了民族整體性與國民個體性奮斗目標的一致。

內涵實質:經濟發展與文明復興的統一。文明是社會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隻有在物質生產力持續涌流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國強民富,為此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中國夢也是一個東方古國吸收西方現代化發展經驗和教訓的文明復興之夢,既要擁有先進的物質、科技、軍事硬實力,還要擁有強大的軟實力,包括社會制度吸引力、精神價值感召力和生態環境競爭力。實現中華文明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就要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調發展,促進國家綜合實力和社會道德不斷提升。

思維方式: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統一。力量源於自信,智慧來自自覺。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經興衰沉浮、內亂外患,仍然生生不息,奮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發展奇跡,使一個曾經封閉落后的中國變成一個開放強大、蒸蒸日上的中國。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文化自信,包括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但歷史經驗也反復証明,一個民族如果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必然走向封閉落后。中國夢的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上的自信。文化自覺就是要倡導開放包容、自我超越、善於創新、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中國應當對世界有更大的貢獻,中國的崛起,是改變自身和改變世界的統一,是造福民族和造福全人類的統一。

(責編:楊麗娜、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