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簡政放權在加速推進。隨著經濟調整周期延長和弱勢復蘇格局延續,國務院近日進一步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簡政放權穩增長、向市場要活力的用意更為明顯。
簡政放權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由之路。所謂簡政放權,從經濟運行現實考慮,應有三層含義:一是由上到下的放權,即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放權,通過將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對穩增長見效快的項目的審批權下放,加快投資審批效率。二是由政府向市場的放權,即將本來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審批等事務,完全交給市場,或者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備案,切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作用,增大企業的投資自主權。三是由國有資本向民營資本的放權。經濟平穩運行既需要增強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更需要利用好規模龐大、靈活性強、投資意願強烈的民間資本,而這就需要做到國有資本的有退有進,抓重點、放一般,為民營資本發展騰出更大空間。
國務院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對於當前形勢下穩增長和控通脹都有重大意義。
一方面,簡政放權能增強經濟活力,加快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經濟動力調整是一個中長期過程,毫無疑問,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期,投資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近期我國經濟維持弱勢局面,既有著消費持續不振的原因,也與投資增速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回落有關(4月,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都有不同程度回落,且基礎設施投資回落更明顯)。投資增速持續回落與社會融資顯著增長共存的情況說明,決定當前投資態勢的可能並非資金多寡,而是投資渠道和意願。在投資領域簡政放權,將投資決定權交由市場,可謂是增強各類主體投資意願、豐富投資渠道、提高投資效率的可行選擇。同時,將符合產業調整方向產業的投資決定權交給市場,也能夠加快這些產業的培育和成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另一方面,簡政放權能夠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弱化貨幣投放,減弱通脹壓力。美國次貸危機以來,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盯住增長有所不同,率先企穩回升的國內經濟更需要在穩增長和防通脹之間進行權衡。當前通脹水平雖然溫和(今年前4個月CPI同比為2.4%),但在當前經濟弱勢復蘇下,為穩定經濟增速,客觀上需要為實體經濟注入流入性、加大貨幣投放力度,而這將不可避免地推升物價,這與CPI內在運行的驅動因素一起,將逐步加大通脹上行壓力,這種局面應極力避免。通過簡政放權,將大量的民間資本利用起來,作好資本存量的優化調整,就能減弱為支持增長而需向社會投放的融資規模,也即以存量的加法作好增量的減法,減弱貨幣投放對通脹上行的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