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朱佳木:以國史研究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朱佳木
2013年05月23日12:55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其次,要通過研究國史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辟的,但這條道路並不是建立在新中國開國時所面對的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爛攤子上,而是建立在新中國已經進行了近3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上。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說:在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裡,“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能是對新中國頭30年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隻能是屬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而不可能是“新民主主義回歸”或所謂“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等的翻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與新中國頭30年的歷史隻能是相互統一的歷史,隻能是屬於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裡不同階段的歷史,而不可能是相互割裂、相互對立的不同社會形態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報告還說道:新中國頭30年“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這個判斷完全符合歷史實際,再次表明了中共中央對新中國頭30年歷史的一貫評價,即那段歷史盡管有失誤、有曲折,但成就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主流是好的﹔失誤和曲折與它的成就相比,隻能是支流。

歷史新時期相對於新中國頭30年,無疑發生了全面、深刻和歷史性的進步和變化,但隻要深入研究一下就不難看出,這兩個歷史時期之間也有著內在的聯系和統一性。看不到它們的變化,就不可能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究竟“特”在哪裡。而看不到它們的統一性,就不可能弄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麼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它們的變化把兩個歷史時期鮮明地區別了開來,而它們的統一性又把兩個歷史時期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使它們共同成為新中國光輝歷史的組成部分。

對於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是一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高度相關、緊密相連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凡是懷疑和反對改革開放的,往往會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凡是懷疑和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往往會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必須深入研究這兩個歷史時期的異同及其相互關系。

再次,要通過研究國史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品格的認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特有的品格,很大程度上就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深刻認識它們,也要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不同發展階段對一些重大問題提法上表述上的變化,及其國內國際形勢的背景。

例如,在先富與共富、效率與公平、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問題上,改革開放中的不同階段,就存在提法和表述方面或大或小的變化。剛開始,鄧小平針對過去平均主義、大鍋飯的現象,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而先富裕起來的政策。但他同時指出,提倡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其他人共同富裕。他強調:“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他說:“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4、111、374頁。

根據鄧小平的思想和當時對收入分配中主要傾向的判斷,黨的十四大報告在論述分配制度改革時強調:“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十五大在分配政策上進一步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但隨著城鄉區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漸拉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一方面提出,“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另一方面提出,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在政策部分,一方面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另一方面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面對城鄉區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以及民生方面出現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提法上、表述上有了較大調整。首先,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十條經驗即“十個結合”中,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作為了一條﹔在闡述科學發展觀的四個基本觀點時,把“走共同富裕道路”放進了第二點“堅持以人為本”中。其次,在政策部分,不再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口號,而是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這次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收入分配問題上的提法又有了進一步變化。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難問題時,報告明確指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在指導方針上進一步突出了共同富裕,不僅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寫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定義,還把“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把握的八個基本要求之一,把“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在政策部分,除了重申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兩個提高”外,又增加了實現“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除了重申保護合法、調節過高、取締非法收入外,又添上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分注重總結實踐經驗的,也是十分注重創新理論、十分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十分注重汲取當代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我們要准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品格,就要通過研究國史認識它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以便更自覺地拓展、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要求全黨“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我們要自覺運用十八大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指導、加強和推動國史研究,同時也要自覺發揮國史研究的優勢,闡釋和宣傳十八大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貢獻國史學界的力量。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朱佳木專欄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