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不懼,堅守護堰,關鍵時刻立得穩頂得住
范仲淹擔任興化縣令后,1024年秋,來自四個州的數萬民工,在他的率領下奔赴海濱。但治堰工程開始不久,便遇上夾雪的風暴,接著又是一場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員認為,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張取締原議,徹底停工。事情報到京師,朝臣也躊躇不定。而范仲淹臨危不懼,堅守護堰之役。面對大風卷著浪濤的沖擊,一些人驚慌失措,范仲淹卻沒有動搖。大家發現范仲淹等主要領導泰然自若,情緒也安定下來。經過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堅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復工。最近我還在《中國酒》雜志上看到,在時近隆冬季節,雪雨連旬,加上筑堤疲勞,不少民工染上風寒。范仲淹就對東台滔廠的“陳焙酒”進行重新調制,發給民工飲用,民工體力恢復,重上工地。幾年后,綿延數百裡的長堤,便凝然橫亙在黃海灘頭。鹽場和農田的生產從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災流亡的數千農戶,又返回家園,人們感激興化縣令范仲淹的功績,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至今興化仍有范公祠遺址,為人們懷念。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范仲淹在辦大事上的決心和毅力。他不信閑言,隻信民眾,凡是對人民有好處的事就堅持辦下去;他身先士卒,親臨一線,臨危不亂,鎮定從容,穩定了人心,動員了民眾;他善於發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親自研究調制為民工驅寒療疾的“陳焙酒”並取名為“固基酒”,確保了數萬民工的健康和筑堤大軍的實力。在他的正確領導下,治堰官民克服了重重困難,筑起了捍海長堰,上對得起朝廷,下造福於民眾,成為千秋傳頌的壯舉。對於我們今天來說,在改革開放的諸多事項中,更會遇到挫折、失敗,正確的態度是,隻要對國家和人民有利,就堅持下去,知難而進,不怨天尤人,克服困難,勇於承擔,不空談、重實干,立志構筑起一條條造福當代和后人的“范公堤”。
先憂后樂,志存高遠,為國為民奉獻一生
范仲淹一生做過許多大事,捍海修堰只是其中之一。綜觀其一生,他置個人榮辱於度外,始終踐行其愛國憂民的遠大理想。他剛直不阿,銳意改革,雖一次次受到挫折打擊,晚年甚至屢遭貶官,但為國為民的忠心不渝,最后病死在赴任途中。他與歷代民族英豪所共同具有的愛國家愛民眾的思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支柱。今天的時代與一千多年前已是天壤之別,但中華民族精神、中華美德,已代代相傳。范仲淹作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是我們應當紀念和追思的歷史先賢,也是悠久輝煌的中華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
中華民族從遠古走來,是先輩們生生不息的勤勞與智慧,凝聚成了我們今天偉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要學習和繼承先輩們創造的文明,一些杰出歷史人物的偉大歷史創造更是我們要長期探索的。猶如至今的書法作品都沒有超過晉朝書聖王羲之那樣,中華歷史長河中還存在著深厚的文明寶藏需要我們去認識和開掘,去學習、傳承和宣揚。宣傳一個當代的典型,就樹立了一面旗幟,引領人們學先進、弘正氣;頌揚一代杰出英豪,讓歷史長河中的明珠再放光彩,也會激勵當代人振奮民族精神,報效國家和人民。努力挖掘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並進行宣揚,教育人們愛國愛家,利國利民,齊心協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會促進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使人民幸福,夢想成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號召,黨和國家的神聖事業邁入嶄新的裡程,改革和發展也走進深水區。“人是有歷史的動物。人的文化生活是一種世代相承愈積愈厚的歷史聯系”,“種種事實表明,人類的某些觀念、情感和願望是逐漸形成而后來又有所發展的”。的確,以時代的觀點看來,文明的積累是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范仲淹一生赤膽忠心,勤懇敬業,但卻一生清貧,在死的時候,連入殮的費用都是朋友們籌措的。他沒有給子孫留下什麼遺產,但卻給整個中華民族留下了具有恆久價值的精神財富。
(作者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原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