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簡政放權”系列解讀之三
政府如何轉變職能,才能讓“人民滿意”?
姜春媛 陳元
2013年05月17日15:1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讓民間資本有保障地進入和退出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

新華網記者:李克強指出,總體上看,現在我們的產品供應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過剩的,而服務則存在短缺問題,質量也需要提高。增加服務供給,滿足社會需求,必須把政府的作用與市場和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要把政府的工作重點放到“保基本”上來,加快織就織好一張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特別是要“補短板”、“兜底線”,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同時,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要更多更好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

政府應該如何增加服務供給、滿足社會需求?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又該如何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總理這句話主要強調了我國公共服務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及質量不高的問題,其中基本公共服務主要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等居民最關心的服務內容,這些公共服務是我國為建立社會安全網、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而必須提供的。

總理指出,非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及其質量提升要更多更好地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這裡提到了社會資本和事業單位在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能夠發揮的作用。同時,總理也提到,即使基本公共服務應由政府提供的,也未必一定要由政府自己來生產,相反,在可能的情況下,基本公共服務也同樣可以通過委托、承包、採購等方式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去生產公共服務,政府隻需要付費就可以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還能通過引入競標等競爭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

而所謂“短板”是指我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短板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社會保障覆蓋面還不夠寬,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不高﹔農村及流動人口的參保受限,社會保障賬戶的跨地區轉移和對接存在一定困難﹔老齡化等原因導致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增大﹔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管機制存在漏洞﹔社會保障資金保值增值渠道不通暢等。

在總理提到的“兜底線”中,所謂“底線”應是指社會保障制度和項目中最起碼的、必不可缺少的那部分內容,這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和社會必須承擔的對公民的社會保障義務。關於底線的具體內涵及其標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規定,但大部分學者認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應當是底線,因為它們是直接關系到公民的基本生存權和健康權的公共服務內容。此外,也有學者指出,義務教育制度是另外一個“底線”。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孟川瑾:產品領域的需求是屬於低層次的需求,而非公共服務則是可以深度挖掘、有潛力的市場,做好了可以拉動內需。比如:社會化養老領域。基本養老是由國家所提供,但老年人的各種相關服務屬於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等﹔再比如義務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務,而義務教育之外的各種技能、知識的培訓就屬於非基本公共服務。

非基本公共服務的興起源於社會生活的多元化,一般說來需要政府在相關領域減少審批權限,降低准入門檻,同時又不與民爭利。政府隻管做好基本的公共服務,制定好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規則以及做好相應的監督即可。讓民間資本可以有保障地進入和退出,打通服務市場和資本市場間的渠道,才能產生經濟的內驅力。

公務員群體要提高服務水平,創造“敢於懲惡”執法環境

新華網記者:實干興邦,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勢必對政府管理者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的角色,要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要回歸“公仆”和“人民勤務員”的本位。李克強說,我們作為人民的政府和國家的公務員,要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就要擔這個責任,不斷提高自身水平,這是無法回避的。

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大幕開啟,各級公務員應怎樣順應這種轉變?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經過改革開放的30多年的發展,中國公務員群體在年輕化和知識化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飛越,但在公共管理專業化方面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們有很多公務員在很多專業技術領域有很高的學識,但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功能和運行方式了解不多,很多需要在“干中學”。這就不免存在著各種認識上的誤區和盲點。

因此,要適應當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要求,就必須系統地提高公共管理的理論水平,從根本上理解並把握現代政府的權力界限,運行方式,政策過程等。目前全國147所高校和研究機構所提供的MPA教育就是系統提高公共管理理論水平的最好途徑。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全國政府績效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定安:作為公務員,應順應這種變革,積極進行調整。首先是提高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這決不是空話和套話,因為本次改革是政府機構“割自己的肉”,涉及到部門權力利益調整和影響力弱化淡化,涉及到管理方式和工作習慣的轉變,這對各部門、各級政府都是新的考驗和挑戰,責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絕非易事,必須以對黨、多國家、對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這次改革﹔其次,公務員必須提升個人工作能力,正如總理所說,我們一些政府機關和干部在行政審批方面通常是輕車熟路,但在市場監管方面辦法還不多、經驗也不足﹔再次,公務員群體還必須齊心協力,共同研究新形勢下政府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創新制度和方式,創造敢於懲惡的執法環境。

(責編:常雪梅、趙晶)

相關專題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